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7月01日> 总第1035期 > 16 > 新闻内容
治卒中有了新办法
健康时报驻复旦大学特约记者 孙国根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复旦大学脑损伤研究海外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俊教授和该团队胡晓明教授率领博士研究生李佩盈等首次应用异体免疫细胞移植方法,发现体内的“免疫调节性T细胞”可有效治疗脑中风引起的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6月18日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神经病学年报》(Annals of Neurology)上。

  中风后,最让患者和家属担心的,恐怕就是偏瘫了。而陈俊海外创新团队新研发出的提高免疫调节性T细胞法则有望使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遗症的发生大大减缓,中风后脑损伤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提高“免疫卫士”让脑梗死面积少了约50%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遗症的发生主要是由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会激活体内的免疫炎症细胞,诱发强大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损伤血脑屏障并加重脑中风后脑损伤,引起长期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遗症。”陈俊介绍。

  而“免疫调节性T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忠实“卫士”,它们在我们体里的存量虽然有限,可一旦发现免疫细胞被过度激活,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抑制有害物质的释放。

  陈俊和他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运用异体免疫细胞移植方法,他们把患体内“免疫调节性T细胞”含量提高到10倍以上时,发现脑卒中后脑损伤症状明显减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也显著减缓。他们对小鼠模型进行试验,发现免疫调节性T细胞输入病患体内后,使缺血后的脑梗死面积减少约50%,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遗症的改善持续了至少28天(相当于人类的“长期改善”),脑损伤得到了进一步控制。

  急性中风治疗时间延长至24小时后

  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更大的临床意义,就是延长了“重组tPA”溶栓的有效时间窗。

  “大家知道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中风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在发病4.5小时的时间窗内,使用药物重组tPA进行溶栓治疗,但目前我国仅有小于1%的病人受惠于此项疗法。而且许多患者使用此法后,脑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了。”陈俊介绍。

  但陈俊和团队发现将“免疫调节性T细胞”治疗法与“重组tPA”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从而延长有效时间窗。他们的研究显示,免疫调节性T细胞输入延迟至中风发作24小时之后,依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意味着,将大大增加急性中风病人的治疗机会。

  目前,这项研究还处在动物试验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