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5月20日> 总第1023期 > 21 > 新闻内容
日本果蔬都有身份证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蒋 丰文/图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0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食品安全乱象的根源何在?》(5月16日健康时报1版健康中国专栏)一文发表后,引起读者共鸣。一些读者说“现在真的不敢吃东西,吃也别往深处想”,“食品问题毁掉我们这一代,还会毁掉下一代”……“在日本,大家对食物还是比较放心的,很多企业自己想办法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蒋丰为我们带来了第一手的日本食品安全细节,一起听听!

  一日,忙里偷闲,我逛了趟超市,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蔬菜水果、生肉鸡蛋鲜鱼等都有了“身份证”。比如超市出口处那一排碧绿浑圆模样可人的西瓜,它们有的老家在茨城县,名叫广泽昭雄,有的原籍山形县,名叫高桥一夫……超市里逛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吃个汉堡喝杯咖啡吧。咦,这汉堡里的西红柿和生菜也都有名有姓了——红的叫木崎亨,绿的叫白根明俊,还是一对来自青森县的“小老乡”。日本人注重饮食的安全健康世界闻名,但什么时候连西瓜生菜都有了“身份”啦?

  原来,2011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3.11大地震”所致)发生后,日本的主妇们在超市购物时往往兜来转去,生怕选到的肉蛋蔬果里有放射性物质。为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也为了振兴当地农业,日本1都16县的农业组合自主推出了“看得到(生产者的)脸的食品”安全对策,实行农产品“实名制”贩卖。除了原有的对食品的残留农药检查,他们还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增添了放射性物质检查,并且记录幼苗的来处、栽培农作物的土壤情况等,将结果公布在官方网站和手机网站上,所有有关产地土壤、产品特征以及农户的资料、照片等都能查到。只有通过环环“审查”的蔬菜、水果,才有资格获得“身份证”,成为有身份的安心食品。

  这一做法受到了日本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其他地方城市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组合接连仿效,都开始按照“看得到(生产者的)脸的食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行农副产品“实名制”。比如兵库县宝塚市的“西谷亲密接触梦市场”里,每天开业一小时前,农户们就带着清晨刚摘下的新鲜蔬果来“交货”,每根萝卜、每个苹果都是“带证上岗”。很多老顾客甚至会跟店员指名购买,“帮我拿个丰岛孝一西红柿,丰岛的好吃啊。”……在日本,很多食品生产商都把食品安全看成是企业的生命,很多饭店、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主动要求进行日常性的食品安全检查的。

  如果居家附近没有这样的超市怎么办呢?很多日本主妇会选择网上购物,看看那些食品产地的土壤检查结果如何,看看农民老伯的照片是否“顺眼”,再决定要不要买。

  弄清楚了这些回到家中,等待我的是两盘热腾腾的西红柿炒鸡蛋和琥珀鱼。我特意看了下它们的“身份证”,原来是鹿儿岛县鹿屋市的渔夫八木保、熊本県玉名地区的农夫山本稔、茨城县坂东市的农业大户榎本重男,以及我的家人共同的劳动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这些有“身份证”的食品并不是为有身份的人特供。它们的售价与没有“身份证”的几乎相同。这,应该就是日本农林水产业的操守与底气了。

  相关阅读

  欧洲用标签保护食品安全

  健康时报记者 赵娅如

  外国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有!比如美国的“疯牛病”、英国的“毒鸡蛋”、欧洲的“马肉风波”等。但总体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很好地保障了食品安全,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了无处不在、细致详尽的“食品标签”。

  受“疯牛病”影响,自2000年9月起,欧盟各国对出售的肉类实施一种专门的标签系统,上面标有产品批号、屠宰所在国、屠宰场许可号、加工所在国家和加工车间号。2002年1月起,又增加了动物出生国和饲养国两项内容。为了保证食品质量,法国农业部的专门人员每天24小时不断抽查。法国的邻国英国,超市里的每一样蔬果、肉类都能找到生产地和生产者,标签上都写的清清楚楚(当然,这也跟英国本土产的作物很少,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需要完整的记录体系有关)。当政府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及时告诉民众“**批号的**产品出现**问题,提醒大家暂时不要购买”等。而在德国,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有义务自行记录所用原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也都必须有记录为证,一旦出了问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明原因。

  而在2012年3月的欧洲食品安全局会议上,爱尔兰也颁布了它的食品安全新法规——强制性食品信息必须标注在显眼位置,必须清晰可辨,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必须可长久保存。任何人不能以任何方式将该信息隐藏,使之模糊、有缺损或以任何其他书写、图片或其他任何介入性材料将其遮挡。自愿性食品信息不允许放置在强制性食品信息的位置。某些肉类的营养标签、原产地标签的已被纳入强制性食品信息的范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