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5月09日> 总第1020期 > 20 > 新闻内容
儿童疫苗有了新变化
健康时报记者 李凯菲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9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4月25日是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当日上午,原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健康时报、腾讯健康联合推出了微访谈——聊聊宝宝接种疫苗那些事之“计划内疫苗”。

  受访专家:张国辉,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主任

  从宝宝出生24小时内就开始接种第一针疫苗了。因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接种疫苗是提高孩子抵抗疾病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疫苗是不是打得越多越好,到底进口疫苗好还是国产的好呢?

  水痘+1,脊髓-1,疫苗注射有变化

  “张主任,我们家孩子一岁零四个月了,一直没打水痘疫苗,听人说这个疫苗一岁左右就要打,请问现在还能打吗?”访谈中,一位妈妈的提问引起“围观”。其他妈妈也紧跟着刷帖,追着问答案。

  “水痘是呼吸道传染病疾病,比较常见,建议孩子都要接种。其实,北京市新的疫苗方案里提到,水痘疫苗的接种次数和时间已经改变了,由原来的1~1.5周岁之间打一针,而且只打一次,改为1.5岁开始打第一剂次,4岁时再加强一次。”张国辉主任在后续的补充采访中解释,之所以增加一次,是因为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不少孩子在打完一次疫苗2~3年后,有水痘突破病例的发生,为了控制水痘疾病的流行,所以北京市调整了水痘免疫策略。

  除水痘疫苗增加了一次外,张国辉主任说,免疫策略的调整是依据疾病的流行程度做出的适时调整,比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应用,原来是在孩子2、3、4个月,一岁半和4岁时各打一次,共五次,现在是去掉了一岁半的那次,改为了四次。主要是因为,临床发现,一岁半左右时的病例很少见了,且疫苗的持续效果很好。

  打完疫苗,胳膊上有硬疙瘩

  有个妈妈提问“宝贝打过疫苗后,胳膊有硬疙瘩是怎么回事?快半年了还有。看着也担心。”张国辉主任解释,大致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所致,那就是正常的,很多人胳膊上都有,就是像一分钱硬币大小的“花儿”,疤痕一般也会伴随终身,不影响健康。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接种三联疫苗(即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疫苗)所致,一般会在三个月左右被身体慢慢吸收,如果出现病变,可能就是发生无菌性炎症,皮肤会有溃破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没有出现病变,长时间又未消失,建议及时到接种医生那儿咨询。

  收费疫苗,不等于可打可不打

  有个妈妈问:“关于宝宝疫苗,有好多是收费的,比如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这些有必要打吗?”

  张国辉主任解释,妈妈们不要有这个误区,就是“收费疫苗是可打可不打的”,在预防疾病上,同等重要,只是是否自费的问题。比如HIB,该苗可以预防30%的肺炎,50%的脑炎。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中重度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预防很有效。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建议都要注射。

  另外,疫苗大多需要先进行基础免疫,再进行加强免疫。疫苗在完成基础免疫后,做1次适当加强,可刺激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保持持久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