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5月09日> 总第1020期 > 15 > 新闻内容
感染病大都可防可控
健康时报驻上海记者 尹 薇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9日  查看次数:  

 

  门诊见闻

  在布置温馨的“将军门诊”内,一位老太太在老伴陪同下来到诊室。她在19年前做过肾移植,这一次因为肾功能出现问题准备再次做肾移植时,却查出丙肝。在泌尿外科专家推荐下来感染科找缪主任问个究竟。

  “如果因为丙肝影响她这一次肾移植,可怎么办啊?要死还是我死吧。”家属看起来更焦虑。

  “医生,你开导开导他吧,我知道他比我还难过,背着我跟国外的儿子说是要见我最后一面。其实换肾后活了19年,我已经很开心了,能够面对结果。”老太太自己倒是很坦然。

  “有这样的老伴,你真是很幸福啊。”缪晓晖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对着报告单对病人解释,“你做过肾移植,和没有过肾移植的患者还不一样。就是说多年来免疫抑制剂一直在用,虽然查出了丙肝病毒和转氨酶的一些变化,却一直并没有引起严重肝损伤,因此从这一点来判断,短期内肝脏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应该尝试手术。

  “当然再做一次肾移植这样的大手术,创伤、麻醉、使用更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等都是有风险的。总体而言,眼下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肾衰,而不是肝脏,暂时不能也没必要用抗丙肝病毒,不然可能需要推迟移植的时间。我会负责任地把这些评估意见记录在病史上,并传递给肾移植的专家。”

  “听着您说得这么清楚,我放心多了,不瞒你说,从4号拿到感染丙肝报告后,我以为她的病没法治了,精神上基本崩溃了,每天在煎熬中生活!”两位老人走出诊室,神色已轻松多了。

  发稿前,病人在长征医院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肾移植术。

  感染科疾病是一个大家庭,表现千差万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缪晓辉说,首先要做的是查明原因,也就是要弄清楚感染的病原体,然后再开展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无需恐惧感染病。不明原因发热:

  抓出元凶 对症下手

  门诊现场:一名女中学生由母亲陪着来。她苦恼地诉说已经持续低热一个多月不退,看过很多医生,吃过不少药。现在即将面临中考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缪晓辉:这女孩的发热其实是在一次感冒发热之后的“拖尾”,属于感染后发热。每天最高口腔温度不超过37.5℃,因此“今天回家后就可以把体温计锁起来了,不用担心和中考擦肩而过了”。

  但临床上“不明原因发热”并不总是这么轻松,难在病因非常复杂。通常感染、风湿病和恶性肿瘤是“不明原因发热”三大主因,可涉及的具体病种则逾百,轻重不等。迄今仍有10%左右的病人在一次住院期间还不能确诊,需缜密分析才能抓住元凶,对因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病:

  硬化可防 病情可控

  门诊现场:丈夫陪妻子来看门诊,妻子已被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她一脸渴望地问道:“我们能要孩子么?”

  缪晓辉:这位育龄女性患者已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常见于成年女性。起因是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胆管细胞被自家抗体或细胞攻击。一开始只是胆管周围炎症,久了便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一种叫熊去氧胆酸的药物可控制这个疾病,必要时也可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过去不认识这个病,直到肝硬化了才被发现,不过现在已经可以在没有肝硬化之前确诊,并在有效治疗后阻止向肝硬化发展。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并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药物,像这样的女性病人是可以怀孕的。

  乙肝合并肝硬化:

  早期发现 延缓进度

  门诊现场:带着一幅晦暗的面孔,一位年仅38岁的男性患者幽幽地进入诊室,劈头就问:“缪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缪晓辉:这位男性患者体内的病毒量很高,转氨酶也持续异常。且来就诊时已发展至肝硬化了。询问病史时发现他不太重视体检,不知道出生时就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记者手记

  测算过每位患者的大致诊疗时间后,缪晓辉教授立下规矩,一上午只接待十位患者,开诊前先泡一杯绿茶。他总是微笑着接待每一位患者,有时还会当着肝炎等患者的面喝一口茶,以缓解他们因担忧日常接触传播病毒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缪教授,我是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才认定您的,只认您。”多位患者进入诊室对缪晓辉教授说。很多患者都是辗转来到这里。他们中的一些人“久病成医”,早就将血中病毒量、耐药、停药等较复杂问题预备好了要和缪晓辉教授“切磋”,但都被缪晓辉教授的细致分析和解说而心悦诚服,信心十足地接受规范治疗。多数时候,他还特别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治疗一把。

  看似轻松应对,其实缪晓辉教授并非等闲对待。“从做住院医生时,我就告诫自己,住院医生就是要‘住院’,不花苦功夫做不了好医生。”

  他行医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一个自己的网站,多年来从不懈怠,无偿在网上和患者进行交流。很多患者不用来就诊就可以在网上与名医交流。

  “在门诊,我可以把话说得更清楚,把深奥的医学问题用通俗语言表达出来,病人理解了,就能配合诊治,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200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7.18%,可见慢性乙肝是国人的高发病。该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如今,慢性乙肝并非不治之症,如果在免疫激活期尽早使用核苷类药物或干扰素,就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疾病进展,防治肝硬化或肝癌,甚至治愈乙肝,即使已发生了肝硬化,也可控制病情发展,活到正常寿命。

  慢性丙型肝炎:

  血液传播 多可治愈

  门诊现场:一对母子同来就诊,他们显得很疲惫。母亲一副愁容加一脸愧疚:“我害了孩子啊!我们母子俩的丙肝能治吗?”

  缪晓辉:丙型肝炎大多为慢性,极少数为急性,患者多有输血、注射、拔牙等血液接触史,少数系母婴传播。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4%左右,发病率并不低。这对母子同时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

  虽然也被称为病毒性肝炎,但丙肝与乙肝差异甚大。一来该病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但如果采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所谓“标准疗法”,治愈率达80%左右。曾诊治不少类似母子同患慢性丙肝病例,这对母子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规范抗病毒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