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5月06日> 总第1019期 > 16 > 新闻内容
降胆固醇向婴儿看齐
健康时报记者 吴润果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

  霍勇,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王拥军,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

  吴平生,广州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背景:近期,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在京召开。

  “血压高了吃降压药,血糖高了吃降糖药,这是很多人都已经具备的常识,然而血脂高了不少人对此却一笑置之,认为减减肥就好。”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说,可别拿血脂高不当回事,现在我国出血性卒中比例下降,缺血性卒中却不断上升,而缺血性卒中就与高血脂相关。广州南方医院心内科教授吴平生提出,成人LDL-C水平应跟婴儿看齐。

  通常一说到血脂高,都说要降LDL-C,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胆固醇家族中的坏人,它们人数一多就会赖在血管壁上不走,堵塞血液通道,引起血管硬化,但许多人不了解的是,它也有好的一面,就是承担着把胆固醇从肝脏运往全身的任务,如果身体里它太少的话人的营养又会跟不上了。

  那么到底该降到什么水平最合适呢?吴平生在近日辉瑞中国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论坛上说婴儿体内的LDL-C浓度一般为50mg/dl左右,这时的人体正处于初生状态,既不存在废物堆积情况,而且还在不断地生长发育,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50mg/dl是人类LDL-C密度的一个理想水平。对一般人来说,50mg/dl的婴儿水平是一个理想值,70mg/dl是达标值,把LDL-C控制在50 mg/dl~70mg/dl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

  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说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的患者的首选方案。但目前的问题是有些人只是吃了,却没关注LCL-C到底降到什么标准。还有些地区当胆固醇水平降到正常值后,患者就不再享受医保,被迫停药。而一旦停药,疗效将大打折扣。他建议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监测血脂降低的水平,降到正常值后也别随意停药。

  相关阅读

  ■赵冬: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改变 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赵冬教授率领其团队,历时20年,跟踪随访了11省3万多人,对我国的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转化规律、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科技成果“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转化规律、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与应用”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赵冬及其团队发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心脑血管病和危险因素流行特征的重大转变规律:即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大幅下降而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快速上升,指出了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重点前移和从单个危险因素向多重危险因素转变的必要性。健康时报驻北京安贞医院特约记者 卢晓娣

  ■高润霖:争取2020年出现拐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在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说,按照我们现在危险因素的情况,若不加控制,到2020年,我们心脑血管病的增加差不多就要将近1倍,增加75%。再到2030年,会持续上升。如果我们现在非常加紧重视危险因素,要到2020年才能出现拐点,但不是说2020年一定出现拐点。就是说现在开始,我们非常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也要七八年、十来年才能见到拐点,不是今天你控制了,今年的冠心病就要降低,你今年降了胆固醇,今年的冠心病就会降低,它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所以如果我们现在很好的控制危险因素,到了2020年才会出现拐点。如果我们不控制危险因素,2030年就井喷了。所以这个紧迫性大家一定要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