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韩海英,北京安定医院焦虑障碍门诊医师、博士
很多老人们为了照顾孙子孙女,不得不离开自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随儿女们住在一起,成为老漂一族。在经历了与儿女们生活的磨合和新的生活环境的不适之后,孙辈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嗷嗷待哺,到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老人也要渐渐结束这种老漂生活,与耳鬓厮磨的孙辈们分离后,很多老人也出现了一些不适情绪。
老两口从老家赶来帮着照料小孙女,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吃饭,一件衣服一件衣服地为孩子洗、穿,一个又一个玩具买回家。慢慢地,孩子去幼儿园上学了,老人也离开了这里,回到了老家。
回去后,却总是想着孙女,时不时看看她的照片,想着她好听的声音,可爱的动作。“我不吃饭,爷爷就回来喂我了。”“我不去便便,都是奶奶来帮我的。”“我不接电话,他们就会回来看我了。”当听到儿媳妇这样讲小孙女说的话时,老两口就更是难过,以致经常胸闷心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情绪越来越焦虑。
很多老人都是高高兴兴地来帮着儿女来照料他们的孩子,几年之后又要和儿孙们痛苦地分离,而这种分离对很多老人们的内心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在照料孙子孙女时几乎全包的老人,在离开之后,既会担心儿女们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的孙辈,不能耐心地教育孩子、不能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又因为一下子没有什么事可做,空闲的时间一时不知如何去打发,内心总会处于焦虑不安。但是,他们又很少把这些痛苦的感受向儿女们表达,多数都是深深压在心底,最后情绪上就越来越焦虑。
如果老人要与养育多年的孙子孙女分开,或即将分开,而出现了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老人要学着慢慢调整自己。
孩子还是父母带大比较好。老人帮儿女带孩子,总会更为溺爱孩子,孩子一哭或发脾气,老人就会满足孩子的需求,即便不合理,也会想办法满足,这样会让孩子长大后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孩子成长;而什么事都代孩子去办,也让孩子依赖性增强,自己动手能力减弱;如果老人经常在家,不能带孩子经常出去玩,也容易造成孩子出现假性自闭症,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果老人了解了这些方面,就可以说服自己,和孙辈离开,从长远看,其实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而且,孙子或孙女终究不是老人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需要继续承担照顾和养育的责任。既然和孙子孙女分开是件必然的事情,老人没有必要为此太过忧伤。
老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老年人不能封闭自己,或过多地依赖别人,要自我调节,积极面对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如平时可以走出家门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等。这种时候,做儿女的最好能经常打电话与老人聊聊天,向老人汇报孩子的成长情况和趣事,让老人在远处也能分享含饴弄孙之乐。如无法自我调适或调适后效果不佳,老人应早日去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相关阅读
健康时报记者 赵娅如
西方老人很少有分离焦虑。首先孩子们长到18岁后普遍会离家出去上学、工作或独居,这样每段时间会回家一次,等有了自己的孩子,老人们去看望孙子时会提前打电话告知,甚至要争得留宿的同意;而中国老人相对会很黏孙子,而且经常住在孩子家中长久不离开,这是有文化差异的。
孙子不让父母带。我在英国学习时,房东的女儿苏西不愿意让她的妈妈帮忙带孩子,如果她忙不过来,会请Baby sister(临时保姆),因为他们认为父母已把他们养大,没有义务再去养他们的孩子。当然适当的帮助是必要的,比如向长辈请教细节问题,但不给予老人对孙子辈完全的“抚养权利”,老人本身也不同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