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4月25日> 总第1017期 > 02 > 新闻内容
新闻背景之声音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查看次数:  

  焦急弥漫于灾难发生后的分分秒秒,与此同时,悲伤的宣泄,情绪的冲动也造成了救援的堵塞。在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力量;在废墟,人们等待的是速度与希望。

  ——潇湘晨报评论说,悲情在黄金时间里应让道于理性坚强。

  最先跃起来的,是地震波及范围之内的人们。震区居民的直接逃生避险,是第一时间的第一波救援——自救。很多人在第一瞬间的反应处置,有汶川地震经历与日常应急训练相叠加的痕迹。

  ——央视评论地震救援说,整个中国一跃而起。

  如果用在求援、救助上,微博重如泰山;如果用在不顾事实的质疑、骂街甚至造谣上,微博轻如鸿毛。帮忙远比骂街重要。

  ——当地震发生后,在微博上,一边主流的声音是祈福、救援、募捐、献血;一边也有极少数网友在制造杂音和传播虚假事实。中国青年报评论说。

  卫生巾、止血药、生理盐水、流动厕所等这些满足特殊需求的女性用品也是很重要的救援物质。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就曾出现急缺女性用品的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

  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地震口诀教大家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

  ——“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机会最大!”的说法并不科学,果壳网引用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罗伯茨的话说。

  震区容易造成人员外伤。要注意伤口一定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防止出现破伤风。震后几天容易感冒、拉肚子,不要喝生水。身上抹好驱蚊油。

  ——在前往雅安的路上,重庆新桥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王学峰提醒各位救援队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