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牵动了国人的心。无数身处远方的人们,将焦灼而又关切的目光聚焦于灾区。救援的热情固然可贵,面对重大灾害,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救援。
这次雅安地震,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可贵精神,也有缺乏理性精神盲目救援留下的遗憾。虽然雅安市组建了救援物资接收点,但一些救援车辆选择直接向灾区发放物资,最后堵住了道路,造成救灾抢险车辆和救援部队无法进入灾区。一辆载有17名部队官兵的军车,也因避让私家车而坠下山崖。一些明星和企业家忙着到灾区“慰问”,没帮到忙反而添乱。
这种情况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5年前汶川地震,就曾出现了因为各路救援力量拥往灾区而堵路的情况。不管是志愿者、名人、公益组织还是企业,都想尽快赶到灾区参与救援,但结果却是好心办了坏事,耽误了救人。
或许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有人这样描述日本海啸发生后的街道:一个小时里,虽然车辆几乎完全停滞,但两旁人行道的密集人流里,没有一个人走到车道上来,没有人抱怨,大家走得相当默契。他们依旧在加油站前排队,在超市前排队,在电话亭前排队。地乱了,心却不乱;硬件失控了,软件依然平静。应对灾难,我们也需要这份冷静。
日本海啸报道中,日本NHK的记者和主持人对一切事件都平实报道,没有泪水,没有事实以外的词汇。在随后的实时报道中,摄像机很少对准失去亲人的人们,去诱发他们内心的苦痛。相比之下,我们的个别记者却没那么专业,媒体报道过于感性和煽情。在这次地震报道中,一些镜头对准受灾中的遗体,记者追问受灾者的感受,主播不停地煽情。记者应当把自己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而不是在镜头前去塑造自身的表现。传播者过于突兀,会降低观众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冷静客观是基本要求。不管从专业上,还是道义上,我们的灾难报道都该回归理性。
理性救援离不开政府有序的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应自觉服从上级要求,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这是国家层面的理性。灾害当前,我们理应听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比如救援物资统一安排,不给救援添乱,准备参与重建的公益活动,不传播网络上不实言论,不占用灾区救援通道和通信资源,帮忙网上寻人,都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只有理性救援,灾害损失才会降到最小。
专栏主持 傅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