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H7N9禽流感出现后,健康时报持续关注。《对付禽流感,我们准备好了吗?》(健康时报4月8日健康中国专栏)、《首例H7N9患者的生前身后》(4月11日健康时报3版、16版)、《每人都有抗流感的法宝》(健康时报4月15日健康中国专栏)等文章刊发后,许多读者说自己对H7N9禽流感有了更多、更客观的了解,不再单纯地恐慌。本期我们请天天与流感病毒打交道的专家、美国乔治敦大学(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的博士张鹰,讲讲H7N9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简介:
张鹰,女,美国乔治敦(Georgetown)大学全球传染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本科毕业生。研究方向包括公共卫生紧急预案及反应,流感监测和症状监测系统(syndromic surveillance)研究和评估。
我是上海人,现在我们东部沿海地区的新型禽流感正闹得“人心惶惶”,我的博士专业就是流感监测,很想跟国内的同胞们分享一下禽流感的简单知识。流感病毒大部分时候并不可怕,一般的流感病毒就只是感染上呼吸道,所以典型症状是喉咙痛、咳嗽,但它缺少继续向深处感染的能力,如果发展成肺炎,多数情况下都是细菌造成的二次感染,这时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效果都比较好。
通常,季节性流感也只对老人、小孩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有所影响。但流感病毒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变异能力很强,既可以循序渐进地突变,又可以通过与其他流感病毒交换基因片段,彻底地“改头换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会更换流感疫苗,因为每一年流行的病毒都可能与上一年大不相同。2009年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由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以及人流感病毒来源的基因片段重组,产生新的病毒变异体所致。所幸那次的流感病毒并不比普通的季节性流感厉害多少,所以最终有惊无险。
那这次的禽流感又是怎么回事呢?H7型禽流感原本主要在鸟类中传播,过去的十多年来,也曾有好几种H7型禽流感在人的身上被发现,但病情都很轻微。H7N9这个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的不同之处在于:1、它具有感染人体的能力,而且适应了人类的体温(鸟类的体温比人类要高)。2、普通的禽流感只是导致结膜炎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这次的H7N9则严重得多。并且因为是跨物种传播,人类基本上对这种外来病毒没有免疫力。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危险的地方就在于它进入人体的“门”(也就是所谓的细胞受体)是在人体呼吸道下端比较深的地方,所以一旦感染,就会快速发展为弥漫性肺炎,造成肺泡塌陷,以及多脏器受累。现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致死率大约是50%,一旦感染上确实很难救治。但也不要被它吓倒,因为它要进入的“门”是在肺的深处,所以要进去很难,出来也很难。可以这么认为——我们要一下子吸进很多这种病毒,才能保证个别的病毒到达肺的深处,否则它们也只能在上呼吸道“折腾”,进不了人体细胞,也无法进一步造成感染。普通的流感容易在人群之间传播,是因为咳嗽一下就会带出来很多病毒,但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随便咳嗽可是咳不出来的。
不管新病毒多么厉害,只要没有发展到能够在人际间传播的性质,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并不危险。目前,治疗H7N9禽流感患者的医护人员中还没有发现感染者,这就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信号。当然,加强对其的监测和诊断还是很重要的。弄清楚这些患者到底是怎么被传染上的,是防治H7N9禽流感最紧要的事情之一。值得欣慰的是,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目前已经全部测出,并已与全世界的科学家分享,现在不光是中国的科学家,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个新病毒,疫苗研制的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对普通人来说,只要我们不吃没有煮熟的肉类,不接触野生鸟类,保持健康全面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好的防范措施,不必太过紧张。另外,流感病毒“喜欢”干燥“讨厌”湿润,所以适当增加室内湿度也能预防普通流感。冬天我们感冒时,医生会推荐在屋内放个加湿器进行辅助治疗,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