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3月11日> 总第1004期 > 23 > 新闻内容
院长眼里的医改
健康时报记者 杨绪军 吴润果 杨小明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查看次数: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

  好医院必须有文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办公楼门口没有保安,院内院外的人可以随便进出,院长刘玉村笑称这可能是大医院中最开放的办公楼,“因为医院现在的投诉率已经降到了1.2‰,我才敢放心大胆地在这样的地方办公,不然天天楼里有人吵架,谁招架得住。”

  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就像是悬在医院头上的一把剑,可是在北大医院这边,从2006年刘玉村担任院长至今,医院的门诊量节节攀升,投诉率却年年下降,医生感受到了尊重,患者也更加满意。刘玉村说,他治院的秘诀是,先讲文化,后谈经济。

  好医院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医生是有条件讲文化的。刘玉村认为,当今社会上弥漫着两种心态,一是每个人都着急;二是相互不信任。这个放在医院麻烦就更大了。讲文化,可以让医生们从这些社会情绪中抽身出来,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尊心。

  上任伊始,刘玉村就带领30个骨干组成的医疗队下乡,让他们看到农村百姓的穷苦。这样的经历给医生们带来了震撼。“厚德尚道”,刘玉村指着自己名片左上角的院训给记者看,这四个字也同样印在每一个北大医院医生的名片上,时刻提醒着他们,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医生的责任。

  2008年,刘玉村偶然了解到医院老院子里,有一座立了近百年的北京市水准原点(测量海拔高度的基点)。“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也要像水准原点一样成为行业的标准。”刘玉村抓住这个机会,将水准原点上升成了北大医院的另一个文化符号。

  “一个单位没有灵魂,赚再多的钱也是没用的。”刘玉村认为提炼出医院的文化精髓使之铭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是自己治院七年来最大的贡献。即将封顶的新大楼,各科室里的高精尖设备,日渐提高的医生待遇,都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

  大小医院要“手牵手”

  大医院越来越大,床位加了又加,有时走道里都塞满病床,而乡镇社区医院的床位却有一半是空着的。说起这个现象,许树强委员有点着急。拿起2012年的一组数据,许树强说,三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都超过100%,供不应求,而乡镇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却只有一半左右。相应地,二级以上医院同比增加了1321个,乡镇医院却减少了376家。

  “基层医院吃不饱,大医院又撑得慌,这说明医疗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下沉。”许树强委员说,虽然管理部门都知道大医院要牵着小医院的“手”一起往前走,也在探索,但具体怎么“牵手”还需要解决。为此,许树强委员说,不妨通过信息技术让大小医院把手牵起来。

  目前可以操作的是慢病管理,慢病管理需要不同层级医疗资源的投入,一个基层的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在基层医院治不好,那肯定会去大医院,如果有资源的共享,大医院就能及时共享到这个患者的病例信息;治好后,患者回到家,基层医院也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更好的疾病管理,“这可以作为大小医院牵手的业务切入点。”

  去年中日友好医院就跟远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实现了远程医疗,中日友好医院专家每周都会与海拉尔区医院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海拉尔区有疑难病症,北京的医生与那边的医生点对点视频交流,还可看片子,做影像诊断,专家会诊,在线检查。

  实现信息化串联,第一步肯定是医院要有“数字化医院”的管理思想,建立一个数字化医院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说到这一点,许树强委员说,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医院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投入,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增加财政支持和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

  中医院也要搞好现代化

  “很多人都觉得中医是个老古董,其实现在我们的科技含量特别高,”王阶委员举了个数据,2000年的时候,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量只有60万,到现在已跃升至260万,而且医生总量并没有增加多少。“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功不可没。”

  最直接提升效率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王阶介绍,广安门医院的电子化病例已经做了二十多年,一位患者到了病房,医生直接写电子化病例、病情,诊断结果永久保存。比如PACS系统,这个病人去拍完片子,主治医生直接就可以用掌上电脑查看。“HIS、LIS、PACS这些先进的管理系统,我们全都引进过来,有的甚至比西医院还早,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了实惠”。不光如此,王阶还把西医治疗中的标准规范、临床路径等新鲜血液引入进来,“假如你是个冠心病人,你来心血管科就诊,该做什么检查,该有什么治疗,费用大概为多少,全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患者和医生都省力。”

  有了新法器但也不能忘根本,王阶认为,突出中医特色还是重中之重。“去年我们针灸科的病例一天达到1000人,一年门诊近三十万,中医皮肤科一天七百多人,门诊量接近15万。按摩科、推拿科、皮肤科、骨科,这些传统的中医特色科室一直保持得比较好,这个也是立身之本。”

  “温总理的政府报告中说,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王阶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中华文化作为龙头的,而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具体体现就是中医中药。“我建议,除了办孔子学院教外国人学汉语,能不能把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养生方法和中医哲学也放进去,就像当年传教士把西医带到中国来一样。”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

  院长应该学学加减法

  搞了这么多年医改,还是看病难,“三甲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医生加班加点,患者抱怨不断。”在范利委员眼中,“四个不变”是最根本的原因。

  “好的医疗体系应该是正三角形,也就是处于底座部位的社区医院主要治常见病、小病,而塔尖部分的大医院则专攻疑难杂病。可现在正好反了,因此这第一个不变就是医疗资源总量不够、分布不均的形式没有变。”范利称,根据今年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拥有的医疗资源是农村人口的2.5倍以上,差距非常大。

  第二则是医疗资源质量不高的形势没有变。范利总结,尽管现在国家投巨资改善社区和农村医疗水平,但地区优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差异还是非常大。第三则是患者盲目就医的情况没有变。迷信大医院,不管小病大病都往大城市跑,结果不仅耽误自己的病情,也导致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最后则是慢性病快速攀升的状况没有变,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不降反增,也成为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范利建议各大医院的院长应该共同协商,做好加减法。“我们做了调查,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中20%的患者其实没啥病,疑神疑鬼害怕得病来做检查,”范利认为,对于这部分人应做减法引导去健康中心查体,不要去增加门诊压力。另一方面,对于疑难病症则要加大力度,形成多学科救治,使病程缩短,“我们解放军总医院已经实施联合门诊制度,病人不用来回折腾挂多科,浪费金钱和时间。应建立关联学科、姐妹学科,优化一站式服务。”

  范利感慨,现在很多医务人员忙于治已病和写论文,没有太多时间去宣传治未病知识,这的确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