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3月11日> 总第1004期 > 16 > 新闻内容
防卒中,血压计有新用处
健康时报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特约记者 李思颉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

  水银血压计是高血压患者最熟悉的工具之一,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我国神经外科专家吉训明及其团队应用这一最常见的工具,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方法,叫做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并已在国际知名的脑血管病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重要文章。这种防治方法,患者不需要去医院,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

  患者可采用平躺着或半坐着的姿势,双上肢平举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水银血压计袖带缠绕于一侧上臂中上段,气囊加压至180~220mmHg,维持5分钟,随后释放气囊压力休息5分钟,这样每10分钟为一个循环。连续重复5个循环,共50分钟,建议患者每天做两次,上午、下午各做1次,两侧上臂轮流进行,坚持做6个月为一个疗程。

  吉训明教授介绍,这种方法是通过水银血压计的加压使人上肢的动脉短暂的夹闭,产生一过性、可逆性的缺血缺氧,而这种短暂的缺血缺氧刺激能够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心、脑、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产生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借此抵御随后可能发生的严重或致命性的缺血缺氧事件,例如脑卒中。这就相当于日常给大脑做的一个缺血性的耐受训练,使它增强抵抗严重缺血的能力。

  大家知道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阻塞,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长期应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增强大脑抵抗缺血缺氧的能力,不但在严重缺血事件发生之前有预防的效果,而且在发生严重缺血事件时及严重缺血之后,同样有减轻损伤、改善预后的效果。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有高危因素的中年以上人群、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以及烟雾病、青年卒中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不妨试试这种方法,通过医院对数百例患者的随访来看,应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患者脑血流、脑代谢的改善率可达到95.2%。

  但还需注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任何防治措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二级预防基础上。

  相关阅读

  一过性眼前黑蒙要防卒中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周围血管外科主任仝现州提醒,人过50岁会出现动脉硬化,若发现自己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一过性眼前黑蒙,要及时就医,如果就诊时发现有颈动脉狭窄或斑块形成,就要警惕发生脑卒中的可能。

  他建议,50岁后每年要给自己做一次体检,若发现颈动脉狭窄,在50%以下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50%~70%可考虑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70%以上有症状,并有脑卒中史的患者应进行介入或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是一种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好方法。这项手术安全且术后不需长期服药抗凝,对脑梗后再次梗塞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史 洁)

  链接

  2013年3月2日“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3学术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王拥军教授宣布,从今年开始,由国家脑血管防治研究办公室主办,美中神经科学与卒中促进会协办的“天坛卒中研究奖”正式开始评选,将设置基础研究奖和临床研究奖各一项,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1万美元/项。报名时间截止到三月底。(李桂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