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3年1月10日始,健康时报连刊10篇评论文章(1版健康中国专栏),多角度评述了餐桌浪费的陋习。有读者打来电话:“健康时报餐桌文明的系列评论轻松又有分量,我每期都要看。”旅居日本20多年的陈龙先生也给我们发来邮件,讲述了日本餐桌的节约情况。听听他怎么说!
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中学三年级,每天都是一起吃中饭,并且分担用餐前的准备和用餐后的收拾工作。家长和老师都会教育孩子把自己的那份饭菜吃干净。并且日本的教育充满着危机意识,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我们的资源有限,不能轻易浪费”。可以说,不浪费,是日本教育第一课。
日本因为曾经很穷过,所以节约是个美德,虽然经济好的时候也有过浪费,但社会的主流是以节省为模范,并不提倡铺张浪费。我曾在餐厅里碰到过日本富贵人家的女孩,一份炒面没有吃完,都还要打包带走,那个年代是日本最富裕的年代。有钱人家的孩子反而带头节约粮食,这点和中国太不一样了。
另外,他们实行分餐制,基本上分给每个人的饭菜量不多,但营养和热量都比较合适,一人一份,这样就很少出现“吃不完、将饭菜剩下了”的情况。像在国内的个别餐馆,服务员跟顾客说“您点的菜已经够吃了”之类的服务,在日本很普遍。
反观国内的现状,骤富让一部分人浮躁攀比,在北京的一些场所,喝杯咖啡比东京还贵;公款消费,更是让一些人有了奢侈浪费的资本……勤俭节约,仿佛难以成为社会的主流——事实上,要想真正实现不浪费,更需要社会主流群体,如政府官员、收入较高或中等群体、逐渐成长为国家栋梁的80后等人群的带头实践,并且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坚持不懈地进行才行。而这些,除了制度的完善(日本政府对行政机构的交际费、企业对本公司的报销费用实行严格审核,让公款消费难以盛行),教育也是亟需我们重视的部分。
不过,在食品浪费方面,日本现在也有饱受争议的一面——日本餐厅和超市每天丢弃的食物也很惊人,理由大多是不新鲜了。餐厅超市里,没有卖掉的原材料和食品在保鲜期到来之前一般都会被丢弃。现在也有人在关注并且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步伐很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也许因为经济发展了,很多制度还不健全,一些人的心态还不稳健,才有了如此严重的铺张浪费情况。希望国人能从教育抓起,从自身做起,让不浪费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