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不容忽视,而这也恰恰是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
虽然任何治疗无法改变老年性耳聋这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保护残余听力,早期预防更可以延缓听力衰退的进程。
早发现:身体前倾是信号
老年性耳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而一些表现可以为老年性耳聋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需要留意。
耳鸣、间断的耳内阻塞胀闷感,经常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征兆,如果仅当作衰老表现而未加重视,会造成听力继续恶化。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听力下降,为了能够听清别人的讲话,经常习惯将头转向讲话者一侧或者身体前倾,和讲话者距离很近。还有的老人不愿承认自己听力下降,跟人说话的时候不是没反应,就是答非所问,而且说话嗓门越来越大。
早监测:全身疾病做防控
老人应定期进行听力监测,除了要了解听力情况,对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也有所了解。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脂、血糖、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控制不好,也会导致听力功能的下降。定期测试听力,医生会根据病史、言语分辨率、听力学检查等对听力损失进行诊断及评估,可以帮助和指导老年患者对自身基础疾病的了解和重视,通过改善微循环,延缓听力减退。
按WHO耳聋分级以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平均听阈为标准,将耳聋分5级(dB分贝)。一般正常听力:<25dB,轻度耳聋:26~40dB,听低声谈话有困难。中度耳聋:41~55 dB,听一般的谈话都有困难。中重度耳聋:56~70dB,要大声说话才能听清。重度耳聋:71~90dB,能听到耳边的大声说话。极重度耳聋:>91dB,耳旁大声呼唤都听不清。
早确诊:中度耳聋需助听器
排除遗传、职业或娱乐噪声、心血管疾病、吸烟嗜酒等其它诱因,并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同时,存在因为听力衰老引起听力下降的老年性耳聋要考虑选配助听器。一般来讲老年性耳聋级别在中度或中度以上时,且稳定在半年以上的老年患者,就应在医生和听力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配戴合适的助听器等。
及早配戴助听器,不仅不会损害听力,相反,还可以延缓听力的衰退。这是因为助听器是在现有听力的基础上,将声音放大接近正常。它可不断刺激听神经,保持神经的灵敏度,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如果等到耳聋得听不清楚了,基础听力没有,分辨率差,配戴助听器已经毫无意义。长期耳聋会降低老人晚年的生活幸福感,对生活质量、认知能力、情感、交往能力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性格孤僻,引发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或某些心理疾病。
早防护:不吵不累不偷懒
听力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青年时期就应养成良好的爱耳习惯健。三个提醒应注意:减少K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常做耳保健操,如按摩耳廓、捏耳,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起到醒脑聪耳的作用
长时间K歌,让耳朵沉浸在高分贝中,对听力损害很大。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会引起内耳缺血,严重影响听力。建议压力大、易疲劳的人群常做耳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