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生病了,吃药吃不下,打吊瓶又不是明智选择,这可怎么办呢?爸爸妈妈别着急,一些常见小儿病,不妨试试中医疗法。
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中医科教授 时毓民
便秘是小儿常见病,家长往往不敢给孩子用西药导泻,中医食疗无疑是个好选择,但成人方子直接套用到小儿身上并不合适,还需根据中医辩证法施治。
积热便秘 积热是小儿便秘较常见原因,表现为便干燥如羊粪,排便困难,腹胀痛,食欲差,口臭,手足心热,舌红苔腻。
可取南瓜根50克,蜂蜜15克,将南瓜根洗净切碎,加水煮煎浓汁,再加入蜂蜜饮用,有清热通便作用。情况较严重时,则可用番泻菠菜蛋花汤:将一个鸡蛋捣碎,3克番泻叶加水煎汤取汁,再加入鸡蛋、30克菠菜、盐,煮沸食用,有泻热通便作用。7岁以上,番泻叶可用5克,但身体虚弱者勿用。
气虚便秘 老人的便秘往往是因气虚,其实小儿也会气虚便秘,这时就表现为排便困难,或大便先干后稀,伴有消瘦,乏力和食欲不振,舌淡苔薄。
取黄芪12克,莱菔子20克,火麻仁20克,粳米50克。将黄芪、莱菔子、火麻仁洗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温水中搅拌,沉淀后取汁备用,将粳米加入汁中煮成粥食用,有补气通便作用。
阴虚便秘 阴虚也是小儿便秘的因素之一,表现为大便干结,盗汗,怕热,口干舌燥,舌红苔薄。
银耳甘蔗汁有养阴通便的作用,可用来对付阴虚便秘。取银耳15克,甘蔗1根。将银耳洗净泡软,加水煮熟,将甘蔗榨汁倒入银耳中调和食用。
血虚便秘 小儿易血虚,这样导致的便秘表现为大便难解,头晕眼花,面无血色,唇及指甲苍白,舌质淡。
对于这类小儿,取首乌15克,大枣12克,粳米50克,冰糖15克。将首乌加水煮2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煮粥,再加冰糖调化食用,有补血通便作用。
健康时报驻武警总医院特约记者 张 静
受访专家:何玉梅,武警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最近,我家3岁的宝宝患了感冒,缠缠绵绵久治不愈,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吃点感冒药控制住了。不想药刚停了没两天,夜里就发起了烧。于是,便想着找中医求妙方。
食疗——生姜红糖加大蒜 孩子风寒感冒初期可尝试生姜+红糖+大蒜。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以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如果感冒严重,咳嗽伴有脓痰,可选择白萝卜+梨水。白萝卜有消食、理气、化痰的功效,而梨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的功效。煮水时梨不要去皮与白萝卜一起煮,不要超过20分钟,可适当加冰糖。
按摩——找准三个穴位 孩子感冒时,家长对症找准三个穴位帮孩子按摩,可以有效治愈感冒。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宝宝,要尽量要少用药。这三个穴位分别是:迎香穴、肺俞穴合大椎穴。
小儿鼻塞、流鼻涕,按摩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再往两侧0.5寸;小儿咳嗽不止,按摩肺俞穴,就是小孩后背肩胛的地方;小儿发烧,按摩大椎穴,就是低头时,摸脖子和背部交接处有个突出的骨头,下面的凹陷处。
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指肚在穴位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压,每天2~3次,每次两分钟,用生姜片轻擦穴道效果会更好。
泡脚——加入生姜效果佳 孩子感冒期间,家长每晚要坚持用热水给孩子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把生姜拍碎,放入开水中浸泡,待水温适宜后给孩子泡脚,会有更好的发汗、祛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