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健康时报联合举办了一场“如何处理食物过敏”的健康讲座。
主讲专家:李晓鸾,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说到过敏,很多人都会想到皮肤上起疙瘩、出红疹。其实,吃了东西后出现的呼吸急促、腹泻等也可能缘于食物过敏。
李晓鸾说,食物种类增加、生活方式改变,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发生率增加,仅食物过敏在儿童的患病率就约6%~8%。
过敏有快有慢 有些人吃了引起过敏的食物,会在进食两小时内出现嘴肿、舌头肿及上消化道水肿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而接触了致敏食物,在两小时内没发病的人,也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因为,有些过敏是迟发型的,在进食数小时甚至数天后才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皮疹等症状。
加热可去致敏性 对一些食物过敏,容易造成某种营养物质长期缺乏,从而造成营养不良。李晓鸾建议,一些食品中的过敏原,有些可以经过煮沸而破坏,防止过敏发生。像番茄等易致敏的食物,就可以试着吃煮过的。
另外,还可以用代食的方法来对抗过敏,如对牛奶过敏者,可试用羊乳或马乳代替,也有少数人用炼乳或奶粉代替。如对这些都过敏,则需改用豆来代乳粉。
链接:食物过敏者要看食品标签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标注致敏物质做出了规定:如果用麸质的谷物、甲壳类动物、鱼类、蛋类、花生类、大豆类、乳制品、坚果类等做配料,或者是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物,“宜在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