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外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学会提问增信心 会提问的患者问门道,不会问的患者听热闹。我就遇到过一位会问的聪明患者,他的身份是一位活佛,20多岁就得了糖尿病,当时的体重200多斤。
他说,“我患病的时间还不算长,是否有希望逆转?”我告诉他,减肥对糖尿病有好处,越是胖人越有希望,只要减肥,糖尿病和高血压都能往好的方面转。
他又问,“过度肥胖对糖尿病到底有哪些影响?”我说,肥胖会使糖尿病越来越重,若干年后可能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然后他跟进一步,“体重200多斤,该怎么减?”我告诉他,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比如一个月内减多少斤,进而缩小到一天需要摄入和消耗多少热量。
几轮问答下来,这位患者跟我交流的眼神都变得认真而有信心了。于是,我趁机说,别担心,糖尿病是可以控制好的。而他告诉我,健康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他的信徒,所以他必须面对疾病,不能躺下。
原来,这些提问不仅是为了治病而问,还是在向大夫索要一种治病的信心。
回想以前我们讲糖尿病,总是在强调患上糖尿病后并发症有多危险,多少年后你可能眼睛瞎了,多少年后你可能偏瘫了等。结果呢,很多患者听后会感觉害怕,甚至急于去找巫婆神汉“治愈”。这样看来是不是大家把糖尿病的危险讲得太多了。那能不讲吗?不行!思忖后,我找出了一种稍妥帖的方式——告诉糖尿病患者“你是危险的,但是有希望的,是能改变的”。
北京友谊医院眼科黄映湘:时间差里聊细节 来到我门诊的,不只是单纯的眼病患者,不少人还会有糖尿病,只是多数没有掌握住向大夫进行疾病咨询的火候。
比如说,当大夫得知你有糖尿病,告诉你定期来眼科看看眼睛时,有的患者就会自言自语或心里嘀咕,“我的视力挺好的。”他们不趁机询问为何。其实,眼睛完成“看”这个动作时,靠的是中心的一点点,而在周边有些微血管瘤出血还没有影响到中心时,大家是没有感觉的。等视力开始有变化,比如看不清东西,糖尿病对眼睛的侵袭已深入。
而当你跟大夫发牢骚说,血糖控制不太好,视力最近也不太好时,不趁机询问血糖跟视力有无关系,那就不会知道血糖的波动正是影响你的视力的关键。
还有很多人不会想到,糖尿病会并发色素膜炎,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也会比别人发展得更快,糖尿病还可以导致运动神经的麻痹,进而导致眼睛一段时间看东西变成两个影子。
那大夫有那么多时间跟大家聊细节知识吗?这就要选好时机了,双方打好时间差,还是可以聊些内容的。
可以说,及时跟进大夫的提问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需要患者学会边学习,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