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1月28日> 总第995期 > 15 > 新闻内容
半蹲手术抢救新生儿
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柏 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8日  查看次数:  

  这是一台特殊的手术,全靠医生半蹲着完成。

  201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了三名极低体重早产儿,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

  这两项特征,都很要命。

  三名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极低,体重最高的为1490g,而体重最低的仅为800g。在早产儿中,体重在1500g以下的患儿被称为极低体重儿,患儿的存活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再患有PDA,死亡率又上升了30%。

  孩子经内科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发现PDA仍未闭合,而且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出血,呼吸窘迫症状无明显改善,请心脏外科会诊。

  “是孩子偶尔动弹的小指手头给了我们信号,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晓峰教授回忆说,在NICU见到患儿时,小家伙们的身高只有20多厘米,还不如自己的一只手大,纤薄皮肤的包裹下孩子近乎是透明的。

  在给孩子们做了专科查体、病史询问及病例讨论后,李晓峰教授决定,给他们做PDA结扎术!

  三名这么小的“珍贵儿”,年龄小、体重极低,心脏还只有核桃那样大小,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但最难的远不止这些。

  手术当天,才进手术室,医护人员就给难住了。因为患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差,搬动可能会有危险,而且所有操作(包括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手术体位摆放……)都异常困难。

  怎么办?

  大伙一商量,那就在监护床上做!这样还能减少搬动!

  在监护床上做,这意味着手术医师必须采取半蹲位才能完成,但是一切为了患儿,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团结协作,克服所有困难,手术准时开始了。

  无影灯下,李晓峰主任逐层切开细嫩而纤薄的层层肌肉,小心而谨慎地打开胸腔,患儿肺脏组织明显充血,质地疏脆,如豆腐一般,动脉导管异常粗大,甚至超过降主动脉的直径。李晓峰教授细致地分离出动脉导管,以娴熟、细腻的手术技术将PDA结扎,又谨慎地将患儿的胸腔关闭、缝合肌肉、皮肤……

  手术顺利,术后患儿安返NICU,继续严密的观察治疗。目前,三名患儿病情均稳定,较手术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已经相继脱离呼吸机的治疗。

  相关阅读:

  小儿先心病,何时该手术?根据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新生儿期PDA结扎术的治疗经验,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2~3天,呼吸窘迫无明显改善,心功能衰竭无法有效控制的此类患儿,应果断选择手术;术中准确仔细的操作和严格细致的术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如今,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已经连续创下了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闭锁”、“婴儿期重症法鲁氏四联症”、“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三个国内第一,年手术量可达到800余例,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