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1月24日> 总第994期 > 15 > 新闻内容
与疾病打硬仗要请顾问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外科主治医师 林 浩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  查看次数:  

 

   读高中时,我是个军事迷。从医多年,眼瞅着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那天和几个军事发烧友聊天,突然有所触动,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其实就是游击队员和军事顾问的关系,医生和患者的立场和想法差别太大。

  疾病是“敌人”疾病,是影响我们(医生也是人,也有可能并最终成为患者)健康的“敌人”。这个“敌人”可能是外来入侵者(比如外伤、SARS病毒等),也有可能是一小撮分裂分子(比如肿瘤),甚至有可能是没有管教好的自家小孩子(比如糖尿病、高血糖)。

  患者是“游击队员”好吧,既然“敌人”来了,咱们就得起来保家卫国啊!郭兰英奶奶在《我的祖国》里不是唱过嘛: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咱普通老百姓不是专业军人,没有重武器,只有猎枪,与“敌人”(疾病)做斗争虽然有热情不怕死,但是只能算“游击队员”。

  “游击队员”对“敌人”作战,问题多多: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指导(没有医学理论知识)、具体战术掌握不熟练(该选何种疗法或药物,脑子里一头雾水),甚至有些“游击队员”连武器都不会用(药物服法、注意事项都不知道)。这种状况下,“游击队员”的作战效果当然不会好。换句话说,如果患者单独面对疾病,单纯自我调适或者蛮干不会取得好疗效。

  医生是“军事顾问” 好在有正规军派来的“军事顾问”。“军事顾问”有系统的军事理论指导(医学理论知识)、具体战术运用熟练(手术或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方案的序贯性等),基本军事动作过硬(药物服法、锻炼方法等等)。

  “军事顾问”的优势,恰恰弥补了“游击队员”的劣势,可“游击队员”和“军事顾问”的纠结关系就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

 

  “军事顾问”答疑:

  疗效不佳或要持久战 仗打输了,“敌人”(疾病)占了上风,“游击队员”和“军事顾问”自然都不开心。 疗效不佳,可能是因为敌人过于强大,我们的力量过于弱小;也有可能是敌人暂时比我们强大,我们要打“持久战”,就像八年抗战一样。

  遇并发症要见招拆招 并发症这事,哪个医生也不想遇到,就像没有哪个“军事顾问”希望自己派出大军出征,结果仗还没打,天降大雪,这可怎么交待啊。既然是下大雪(并发症)这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这个时候,要请“军事顾问”,或请“军事顾问的军事顾问”(医生会诊)来见招拆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