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最近门诊经常有单身白领来诉苦,为即将接到的“催婚令”犯愁——回去“撒谎”说有恋人了,不忍;说实话,又会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催婚,闹心。 中国人向来推崇过团圆年,希望儿孙满堂,这也使春节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催婚劫”。
其实这是两代人对婚姻不同的心理诉求导致的,虽然家长是好意,希望孩子早日成家立业,但是说话语气不合理,表达方式不适合,如“邻居的女儿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还不找?”“趁我们身体好还能给你带带孩子”,孩子不愿意听,往往使得两代人不欢而散。
“自尊心很受伤,我怎么就这么不如别人”,半数来咨询的年轻人都有这种感觉,自己工作不错、形象也可以,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加看重事业的成功,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来增强职场竞争力,但在父母比较的目光中,这些都是一无是处,很容易让单身族陷入抑郁焦虑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用用足球中的“合理冲撞”(即球在双方队员的控制范围约两米内抢球时进行合乎规则的冲撞),把没对象的缘由,生活的规划在父母能接受的范围内用撒娇、调侃甚至小小赌气的方式说出来,让父母了解你其实并不是真的就准备“单着了”。
同时,家长也应尊重子女的个体选择,“好饭不怕晚”,催出来的婚姻并不见得能和谐幸福,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可以谨慎选择走入婚姻。
父母也可以正面引导代替催促逼问,比如讲讲结婚的好处,成家立业并不矛盾,只要两情相悦、无房无车也能构建幸福婚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