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朱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门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刘少稳,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心房颤动、复杂心律失常等。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主任朱俊指出,我国很多高危的房颤患者都用错药了,在治疗房颤上早已被欧美国家否定的阿司匹林仍有不少人使用。事实上,高危房颤患者应把阿司匹林换成抗凝药。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指出,房颤患者吃阿司匹林的目的是为防卒中发生,然而2011年发表的丹麦全国房颤注册临床试验,通过上万例大样本统计证明,服用阿司匹林的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没有变化,相反传统抗凝药华法林则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发生。
同样在2010版的欧美心脏病指南中,也基本否定了阿司匹林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
中国房颤患者之所以用阿司匹林代替抗凝药,朱俊主任认为,主要是传统抗凝药对医生规范治疗和患者健康管理要求较严,再加上该药物易受食物干扰,药物代谢速率有差异等,使得在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不敢开,患者不敢用。
朱俊主任指出,对于抗凝药的使用禁忌没必要如此恐慌。总体来说,正在服用的患者应该牢记两大原则:一是要一个月测一次INR数值(提示血凝状况);二是当饮食突然发生变化时要立即测一下INR,以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