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又一次警告!
几天来,一场持续未散的雾霾几乎席卷全国。航班延误、高铁停运、高速公路看天开关、医院患者骤增、口罩涨价走俏、空气净化器热销……
据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报道:“截至1月13日0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也就是说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有关,PM10和PM2.5是近日空气首要污染物。1月12日晚,污染已扩散至沿海地区。截止1月13日19时,东北三省、西北的新疆、华北平原、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均出现大范围的重度或严重污染。”
与其说,这是近年来极端恶劣天气的又一次升级,倒不如说,这是“天公”以雾霾的形式,对我们发出的又一次严重警告!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发问:“天,你怎么了?”问号的背后,是整个中国除了华南部分地区暂时幸免于难外,几乎都笼罩在雾霾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北京,12日入夜后,部分监测站点PM2.5实时浓度最高时甚至突破每立方米900微克大关。
其实,雾霾围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1年秋天,一场持续十多天的雾霾天气笼罩了十余个省份,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健忘。每一次都会引发媒体和社会对于空气污染的关注和讨论。只是,随着一场冷空气的南下,在吹散雾霾天气的同时,也带走了那些痛心疾首的反思、信誓旦旦的承诺。于是,太阳照样升起,城市依旧喧嚣,我们似乎都忘记了还有一个叫做雾霾的东西,直到它下一次不期而至。
“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喊了很多年,可事实上,国内生产总值崇拜衍生出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让这个最贴近民生的政策,仍旧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活在文件里会议上。大干快上搞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正当性不容置疑。但当我们无助地呼吸着重度污染的空气而无计可施时,一场迟滞不散的雾霾,随时可能让环境问题演变为公共卫生事件。甚至让我们输得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候,回头看看,我们以牺牲环境、牺牲生态所换来的那点所谓的经济增长,在这种大自然的惩罚面前,变得多么微不足道。
这场迟滞不散的雾霾,让“应急”成为微博和坊间谈论最多的关键词。北京启动紧急应急措施很好,30%公车禁行也值得称赞。但最好的应急是未“雾”绸缪,让政府、全社会和我们每个人都牢记雾霾围城,这绝不是最后一次,关键是通过平时的努力,减少和避免雾霾发生。
这场终将散去的雾霾过后,如果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但这样发展下去,世界是怎么没的,我们似乎可以看得到!
专栏主持 傅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