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院长,不能荒废了业务,又不能怠慢了管理;既要为患者服务,也要确保医生利益,伤了患者,医生无病可治,损了医生,患者病不能治;既要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又要让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谋发展……这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西北医院)院长贺西京看来,犹如运动员一样,总是在平衡木上找最佳支点,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业务发展与管理统筹的平衡
贺西京自己是骨科大夫出身,多年的临床经历让其对一线的医护人员有着更深的了解,遇到事情时,最终效果如何,执行前就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这对他来说,很多时候能游刃有余。但正因为知道一线医护的疾苦,很多事情可能硬着头皮执行,最后也能扛过去,就和打仗一样,不知道前面有条沟,大家一冲可能过去了,但因为事先知道有条沟,反而停滞不前。
说到平衡,贺院长自己也在不停地找平衡。因为是一名外科大夫,业务这块永远不能丢,但繁重的医院管理工作,让其很难保证足够的临床业务时间。为此,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周上一台手术,一周出两个小时的门诊,这样既能保证业务不丢,还能不影响医院管理工作。对自己的手术类型有几个要求:1、高风险、高难度的;2、纠纷手术;3、自己不丢专业,先做一个好医生。
最佳床位周转率的平衡
目前全国各大三甲医院都人满为患,如何服务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一直是困扰院长们的头疼事。
比如交大二院核定床位约1700张,很多患者住不进来,各科室只能增加床位,但医院定了一条规定,病房过道里一律不准放床位。“以往我们医院也这样,但发生过教训的事件。”贺院长介绍,提高床位周转率,能够服务更多的患者,而患者都希望一切康复好了再出院,到底多少天,床位周转率才是最佳平衡点?贺院长考察国内外知名大医院的情况,比如美国大医院一般4天左右,国内的北医三院、上海瑞金医院平均为8天以内,交大二院以往都是11天,目前降到了平均10天,这样既能让更多的患者住进医院,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让每位患者都康复出院。
医疗数量和医护质量的平衡
全国医改细节的落实其实在医院,在每个患者的就医感受。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在贺西京的带领下,医院率先在陕西开设了无假日门诊,这个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医生没了休息时间,方便了患者,却苦了医生。为此该院增加了医务人员,快速培养现有医务人员,扩大了医院的硬件设备。
近来,为了方便白天忙于工作的患者就医,医院推出了傍晚门诊,从白班5点半下班后到9点,这样充分利用了医生的时间,虽然医生多辛苦了一些,但服务了患者。类似的还有,该院发布了鼓励周六手术的制度,给患者尽早手术,减少周六日术前无效等待时间,让患者尽早治疗,尽早康复出院。
以上不难看出,提供优质服务,无处不在寻找着平衡木的最佳支点,也正是贺院长找到了准确的支点,在2011年全国41家三级甲等医院患者综合满意度
调查中,医院综合满意度位居第九,全国77所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医院总满意度排第14名的好名次。“这个荣誉是全院医护团结努力的结果,也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和鼓励。”贺西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