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聂川,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刚出生的小宝宝全身皮肤发黄,且一直不退,看上去就像尊小小的“金菩萨”,这其实是严重的新生儿黄疸。黄疸,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遭遇,或轻或重,其病因却不一,爸妈要细辨别巧应对。
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可消退,一般不超两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7~9天可消退,最长可延长到3~4周。
应对:无需特殊处理,多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能有效帮助退黄,但别让宝宝直接在猛烈的太阳下照射,以免晒伤。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上。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母乳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3~4天,可持续2~3周甚至2~3个月才消失。
应对:经医生检查诊断是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段时间,黄疸即可渐渐退去。
母婴血型不合 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的宝宝黄疸多数出现在出生后2~3天,常见的是ABO溶血,即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A型或B型血,宝宝除了黄疸外,还可能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的特征。
应对:一旦确诊,一定要尽快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绝不可拖延,否则黄疸进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不及时治疗,会危机生命,即便幸存,也会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药物性黄疸 磺胺等一些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可导致病理性黄疸。有报道,母亲在孕期使用过非那根、安定等药,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黄疸加重。
应对:孕期用药一定要谨慎,不可擅自用药。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肠蠕动减慢,影响胎粪的排出,导致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最终使黄疸加重。
应对:这类宝宝,除黄疸外,还可伴有嗜睡、活动少、反应迟钝、喂养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感染:如新生儿肝炎,大多是由于宝宝还在母亲宫内时感染了病毒所致,一般在出生后1~3周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呕吐、不爱吃奶、体重不增等表现,大便颜色由最初的正常逐渐变成淡黄色或灰白色,尿液颜色加深。
应对:应及时送医治疗,千万别耽搁。
新生儿胆道闭锁 这是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一般在出生后两周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同时伴肝脏肿大,还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宝宝大便颜色逐渐变浅。
应对:目前,对此类患儿最常规且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是肝门空肠吻合术,但晚期患儿及手术失败的患儿则需进行肝脏移植,因此越早治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