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阶段喝安全水,小康阶段喝健康水。”这种承诺的兑现,就在食品安全里,在空气里,在自来水里。兑现这种承诺,公共部门为民服务的努力“复杂”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就“简单”了。
——人民日报评论说。
父母不慌,孩子才能不慌。孩子的年龄越小,“微环境”就越重要。父母的心理压力正常,孩子的恐慌度就会低,家庭幸福感就会高。
——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小学生存考试焦虑。瞭望东方周刊评论说,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常使亲子双方的心里“都很慌”。
涉及群众安全和健康的每个领域、任何环节,必须牢记“时刻欠着账”,杜绝“事先没想到”,少点“事后大排查”。
——山西接连发生事故,省政府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沉痛地说。
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月7日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
中国儿童救助保护体系还不尽完善:有些法规需要修订,如公民收养条件过高;相关法规宣传普及不够;孤儿、弃婴的发现、报案、移送的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多数县(市、区)没有专门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兰考火灾事件暴露了孤儿救助体系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食品领域法规太多,有些还互相冲突,管理部门权责重叠或监管灰色地带的存在等根本性问题仍未解决,在部分分管领域“各管各的”现象仍然存在。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半月谈评论说,打铁还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