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2月31日> 总第987期 > 03 > 新闻内容
儿童医院来了个急院长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 特约记者 侯晓菊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1日  查看次数:  

  #FormatImgID_0# 急出成绩

  新院长上任,来了也不亮相,一身便服,就在医院里到处转悠。“门诊二层,排队的人特别多。”他就站在那儿观察,可越观察越纳闷,怎么进去的人不到半分钟就出来了,手里还拿着几张单子。就是这次转悠,让患者现在少等36分钟。

  急出尴尬“喂?喂?喂……”手机响了,接了又没声。倪鑫感叹:“就怕信号不好,特意办了双卡手机,就为着急时好找。”本是为了解患者之急,他提出内科敞开挂号,可现在上午十点之后挂号的人却寥寥无几,其实还剩不少号源,甚至不乏专家号。

  急出无奈改了这么多,还是被投诉了。“以前医院的一个同事打来电话,说几天前晚上带着孩子来儿童医院看急诊,左等右等,实在等不下去,转到别院去了。”倪鑫说这个的时候,脸上堆满了歉疚和无奈。

  背景:今年3月,北京市通过公开竞聘选拔六家三甲医院院长,竞聘上任的新院长分别是: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首儿所所长罗毅、世纪坛医院院长徐建立。他们将首次试行由政府考核,院长、书记年薪同考核挂钩,如果连续两年不及格,两人均将被免职。考核指标除包含医疗质量之外,还要求为患者“省钱”。

  “拿大碗来!”

  倪鑫显然不习惯盒饭的秀气吃法,一格一格的,一筷子才夹起一样。

  上午,刚刚结束一个会;中午,来了三拨儿记者;下午,还要赶去另一家医院办事。

  借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倪鑫院长招呼记者就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顶层办公区一起边吃边聊,工作人员给倪鑫订了盒饭,才刚端进来,他就让换成了大碗。把想吃的差不多都倒了进去,一扒拉就是一大口。

  在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这个位置,倪鑫虽然才坐到第9个月,却已经解了患者的不少燃眉之急。

  替来了的患者急—— 排队少等36分钟

  2012年“雷锋日”那天,倪鑫到的北京儿童医院。

  嘿,这个院长,来了也不亮身份,一身便服,就在医院里到处转悠。

  “门诊二层,排队的人特别多。”倪鑫说,于是他就站在那儿观察,想弄明白怎么回事,可越观察就越纳闷,怎么进去的人不到半分钟就出来了,手里还都拿着几张单子。第一个如此,第二个还这样。

  大夫看得这么快?

  倪鑫于是拉住从诊室出来的患者问。这一问才知道,发热病人,医生诊断前,除了测体温外,还要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以判断是否有炎症,以及属于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这一趟趟快进快出的,都是去拿化验单的。等化验完,还得重新折回来。

  “干等着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去化验呢?”倪鑫想,如果需要化验的病人能直接拿到化验单,先把检查做了再来见医生,不是更便捷吗?不仅患者能少排一次队,少跑一趟路,医生有了化验结果,诊断也能更迅速。看病效率,不是一下就提高了吗?

  拍脑袋决策可不行,倪鑫于是做了一番论证。

  经过门诊部几天的对比试验,数据显示,改变流程后,每位患者看病时间比旧流程少用了36分钟。新流程正式推行后,调查显示,95%的患儿家长表示认同,认为提前开出化验单,减少了跑路和等待的时间,看病比以前更顺畅了。

  如今,儿童医院一层门诊大厅试表处还贴出了宣传海报,讲明为何要做这两项检查,以避免给患者造成“过度检查”的误解。

  36分钟这事儿,倪鑫很满意。

  问他:这事似乎不难想到,为什么到了您这儿才改过来?

  “看着排大队着急”,他答。

  替快来的患者急—— 十点也能挂上号

  “喂?喂?喂……”

  手机响了,接了又没声音。倪鑫感叹:“就怕信号不好,特意办了个双卡手机,就为了着急时好找。”

  瞧,事儿还没来,先急上了。

  走了的那拨记者,来采访的就是儿童医院最近一项防患于未然,急患者之可能会急之事。

  每年12月,呼吸道疾病患儿猛增,是儿童医院的就诊高峰。本来,儿童医院的硬软件,一天只够接诊五千人左右。但高峰一来,患者过万。翻倍的任务,如何完成?这不,今年,高峰还没来,倪鑫就急上了。

  该来的挡不住,更不应该挡。一狠心,倪鑫决定了,咱们的号,敞开挂。

  儿童医院内外科不限号的消息一出,医生们心里,着实捏了一把汗。多年前,北京儿童医院排队挂号都排到了西二环路上的照片大家还历历在目,这要敞开了挂号,得看到什么时候去?

  倪鑫说,敞开挂号,也是经过考量的。

  政策推出前一周左右,医院先对外科每天没挂上号的患者做了一个统计,初步测算出敞开挂号后增加的门诊量不会超过200人次,随后几天,这一数字也都基本控制在200人次以内了,与预期情况比较相符,并非想象中的一敞开就人山人海。

  病人多了,问诊质量还不能降,这个难题,倪鑫思来想去,只能在专家调配上做文章了。于是,他在儿童医院既往小夜门诊(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出诊)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夜特需门诊,同时,增加门诊出诊专家的数量、合理分配并延长专家出诊时间,缓解门诊接诊压力,避免患者集中就诊。最近,倪鑫又开始公开在院内征集小夜门诊志愿专家,以确保12月高峰期每一位患者都能看上病。

  然而,这一系列措施的初衷,本是为了方便患者、缓解其看病难问题,不过,记者体验发现,医院挂号处,依然是早上人山人海,十点之后就空荡荡了,而包括各楼层所在的挂号处,都有不少号源,甚至不乏专家号。

  倪鑫提醒,赶早排队挂号其实没有必要,因为通过流程优化,医院一般的辅助检查当天都能做完,再不必像以前一样因为久等检查结果而不得不赶早来了。

  替想来的患者急—— 不来医院照样看好病

  改了这么多,还是被投诉了。

  “以前医院的一个同事来电话,说晚上带着孩子来儿童医院看急诊,左等右等,实在等不下去,转到别院去了。”倪鑫说这个的时候,脸上堆满了歉疚和无奈。

  无奈,是无奈医院再怎么挖掘,接诊潜力都是有限的。而老百姓就认儿童医院,只要孩子有病,就奔儿童医院。

  可不是嘛,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儿童医院最高日门诊量不断刷新,从2009年的9000人次攀升至2012年的10806人次。儿研所2005年日均门诊量是约2300人次,到2008年,已增加到约4500人次,5年翻了一倍,这几年,这一数据还在上升。

  两家医院,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下转24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