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勇,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张文明,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就诊经历:医生好找,检查难做。
诊断疾病前,医生往往会开出各类检查单,可走到哪个检查室门前都是排长队,尤其是磁共振、CT等影像检查甚至要提前预约,这样的结果是患者要多次往返医院,看病时间被延长,医疗成本增加。
其实,检查难做很大一个原因是检查的人太多,这就如同中国医生的门诊量远远多于欧美国家的医生一样,在中国每天用磁共振系统扫描的平均数量也高于其他国家。因此,不断更新换代的磁共振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提高图像清晰度的同时,让扫描速度更快?如何让病人等候的时间更短?如何提高患者和医生的使用率?
2012年,飞利浦在中国推出业界最高端全球首台全数字磁共振Ingenia,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Ingenia全数字磁共振具备数字线圈、数字线圈接口与全程数字传输,攻克了数据采集源头数字化这一最根本的技术壁垒,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国内外影像学界及临床应用领域数百名专家和学者关注,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精准、快速、安心,这也正是磁共振检查中比拼的主要技术难点。
磁共振成像系统会形成一个强大磁场,通过接收人体被激发的射频信号合成图像,虽然过程复杂,但能真实反映出各脏器的功能、组织代谢等。
全数字磁共振与传统磁共振最大的区别是,它突破了传统磁共振受制于模拟信号源的瓶颈,最终保证获得原始图像信号的100%,图像信噪比提升高达40%,是目前最精准的超高场磁共振。这就是说医生得到的图像质量会大幅改善,清晰度、准确性比以往有所提高,方便医生更准确、诊断疾病。
磁共振成像发展史简单说就是“提速”的过程。早期磁共振成像需1~2个小时,然后到半个小时、十几分钟,现在代表技术最尖端的全数字磁共振Ingenia,全身成像只要1分钟,从头到脚都能检查,甚至还包括神经、骨骼、肌肉等,可以做到检查无盲区、患者无损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指出,对于中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医院内的医疗设备既要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也要对患者的就医体验和设备使用效率加以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检查时间快了,不仅给医院带来检查人数的增加,同时患者的舒适度也会发生改变,非真正医疗时间相应缩短。
狭小的空间、闭塞感、压抑紧张,有的患者因“幽闭恐惧症”而无法完成磁共振检查。全数字磁共振有70厘米的超大孔径,检查中患者不会感觉被束缚或是被捆绑着身体不能动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不适情绪,有利于检查顺利完成,也避免了因不良情绪,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另外,由于具有业界最高磁场均匀度的大孔径磁场、最大的55厘米扫描视野以及最短的磁体,可提供更高质量的体部与心脏磁共振图像与科研平台。数字线圈设计在患者摆位的同时,各个线圈灵活组合,简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
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先生表示,全数字磁共振整合优化飞利浦在磁共振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致力于为医院提供完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建立更和谐的医患关系。目前,该设备在全球完成400多台装机,并在今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