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2月03日> 总第979期 > 08 > 新闻内容
大黄得名于医疗事故
上海执业药师协会 邬时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  查看次数:  
  
  大黄原名黄根,与黄连、黄芪、黄精、黄芩一起被誉为“五黄先生”。这源于一位善用此五药的黄姓郎中。至于“黄根”改名为“大黄”,则缘于一场医疗事故。
  这位黄郎中采药时常寄宿于一个名叫马峻的农户家中。有一年马家遭火灾,房子被烧光,妻子被烧死,无家可归。于是,黄郎中对马峻说:“你跟我采药吧!”从此马峻随同黄郎中采药习医,没多久马峻也熟悉了五黄药。
  一次,恰逢黄郎中外出,一位身体虚弱的孕妇前来求医,原因是腹泻不止,马峻错把泻火通便的黄根当成止泻的黄连,结果导致孕妇大泻不止,病情加剧,胎儿也死了。
  这事被告到县衙,县太爷要以庸医害人治马峻罪。黄郎中知情后,恳求县太爷判自己的罪,说马峻是跟他学医才惹的祸。而马峻心里更是难过,自愿领罪受罚。见他俩抢着领罪,县太爷为之动容。考虑到“五黄先生”素有声名,而孕妇身体羸弱,孕期也短,只责罚两人赔了孕妇一些银两。但县太爷说:“黄根比其它四黄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黄郎中认同,从此便把黄根改叫大黄。
  药理分析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功效,荡涤肠胃的作用较强,故在中药中又有“将军”之称。许多人只知道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其实用量得当,大黄还可以起到补益作用。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就曾说过:“阴虚则补之以大黄。”需要指出的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年老体弱者慎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