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1月15日> 总第974期 > 08 > 新闻内容
体弱小儿要冬补
上海儿科医院中医科教授 时毓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查看次数:  

  
  冬天和中医凑一起,大家就想到一个“补”字。不过,大人补没问题,小孩子能不能补呢?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也就是说小儿各器官尚末发育完全,免疫功能较成人低,一旦患病易使身体更虚弱。原则上,平时体弱,易感冒,或患病后致使身体虚弱的小儿在冬季还是最好补一下。
  不妨适当喝汤药  说起补,大家最容易想到食疗,其实汤药才是最直接的进补方法,小儿也不例外。根据辨证来“量体裁衣”,具有灵活性强,目标准确,效果好的特点。
  三类小儿常见病适合汤药补。面色苍白、乏力、舌质淡、血色素低等贫血症状的,可以开些黄芪、党参、枸杞子、首乌、仙鹤草等补气血药;畏寒、四肢冷、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落后等肾阳虚症状的,宜用肉桂、附子、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等补肾阳的药;面色萎黄、食少、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脾气虚症状的,则可用太子参、山药、扁豆、白术、山楂、陈皮等健胃运脾药。
  膏方儿童最喜欢 膏方最适一老一小两头进补。根据患儿不同体质,由医生拟定膏方。一般由20~30味中药组成,为单剂药的10~15倍量,煎三汁后加冰糖、饴糖或驴皮膏收膏后服用一月左右。这是冬季较好的滋补方法,优点在于易保存,服用方便,口味好,儿童很容易接受,但只适宜在寒冷的冬季服用。
  一般膏方在冬至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较好,因为空腹时容易吸收。服药期间忌食生萝卜及辛辣之品。脾胃功能差的小儿宜少吃豆制品,以免引起腹胀。膏滋药应放在干燥、阴凉处,可存放较长的时间,一旦发现表面霉变,不能再服用。
  药补不如食补 虽然药补来得快,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有症状,但不明显的小儿,冬令正是食补的好时机。毕竟食补更自然。
  比如对于小儿常见的怕热、口干、消瘦等症状,可取瘦猪肉100克,香菇20克,枫斗3克。猪肉切片,香菇、枫斗温水泡发,加葱、盐、水同炖,肉熟后即可食。有养阴润燥、平肝解毒作用。
  但须提醒的是,冬令进补应根椐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方法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减少患病的效果,决不要滥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