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1月05日> 总第971期 > 22 > 新闻内容
严寄洲制造长寿
《制造明星:严寄洲自述》舒云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著名导演严寄洲一生创作颇丰,代表作有《野火春风斗古城》、《二泉映月》等。他的电影曾获过金鸡奖和百花奖,以及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多种奖项。今年95岁高龄的他,2000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2001年又被评为“全军17位健康老人”。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制造明星:严寄洲自述》中,严先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养生之道。
  ■脑梗塞突发两个月康复 1996年9月中旬,我被邀为“金鸡奖”评委。一天要看六部电影,终于尘埃落定,“金鸡”有主。
  我回到家中,晚饭后习惯性地散步,走了一阵却突然觉得右胳膊抬不起来了,麻木极了。头也有些晕,眼睛视物不清。我立刻站着不动,不让自己摔倒,20多秒后,感觉好一些。刚一抬腿发现右腿迈不动了,我勉强挪到长椅边坐下。15分钟后感觉好一些,趔趄回到家中。立刻被送到301医院急诊科,查出我左脑有两处梗塞,治疗了两个月基本恢复。
  ■把疾病看得很淡 这场大病为我的影视事业画上了句号。但是,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经常找我录节目,我成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的“专业户”。上电视前我都要做一番准备,回忆当年拍摄的酸甜苦辣,这对我的大脑保健非常有好处。此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我的养生之道,他们还在我家“蹲点”三天,拍摄我的日常生活。
  我已经有近40年的糖尿病史,近20年脑血栓史,2002年又查出脑萎缩,脂肪肝等,最近还得了脑出血,但我对这些病看得很淡,走路仍力求“昂首挺胸”。
  ■每天必须走路 我有很多爱好,但扑克、麻将、跳舞之类的不干,我认为这些浪费生命。我好吃好逛,每天必须走路。一上路,就用腹式呼
吸,吐丹田气。肺从娘肚子出来就呼吸,一直到死,应该让它休息休息。用腹部呼吸,可以养生。
  我到任何地方都要看,最爱看古庙,山里树影,拐过去,有一点红墙,听那钟声,当当响,真净化心灵。我最愿意去没人的地方,图个六根清静。
  我还爱看展览,美术、书法、陶瓷都喜欢,能从中得到安慰,不是刻意学什么。看名画多了,不搞美工,也能略懂一点儿构图,这对电影画面有好处。我最欠缺的就是音乐,买了好多交响乐来听,努力想听懂。现在我从电视上看电影,看到虚假处总想自己重新上阵。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只能当当顾问了。
  回想我的电影人生,我从不攀比,同一年参军,一样的资格,为什么他的房子比我的高档?我不争,我现在住得很舒服,很满足。有人说哪个军区军职干部的房子怎么怎么好,张三提了什么职,李四提了什么职,我不愿意听,怎么尽想这个,不想想工作怎么取得成绩。我一生坎坷,每遇一次坎坷,我都会鼓足勇气挣扎过去,由此获得一种“泰然”。这种“泰然”就是“神安”,“神安”才能延寿。
  ■四条养生之道 我自己制订了四条养生之道:一是不再回忆伤心往事,把它们统统扔到太平洋去见鬼吧!二是“话聊”,每天要找谈得来的老友侃大山,从国际国内到鸡毛蒜皮无所不聊。三是每天动动脑筋,主要是写作,写杂文,写回忆录,2005年我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往事如烟——严寄洲自传》。如今我已经95岁了,写字手开始发抖,但我的脑子仍在常转不止。四是每天出门散步,有两句口诀:脸带微笑,意念青春。不是假笑,是从心里涌出来的笑,这样我的心情总是高高兴兴的。
  对话
  
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及时治疗最关键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闫安忆
  受访专家:
  刘丽君,北京老年医院卒中单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记者:严先生晚饭后习惯性地散步,走了一阵却突然觉得右胳膊麻木、抬不起来了,头晕,眼睛视物不清,20多秒后右腿迈不动了,勉强挪到长椅边坐下。这是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吗?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刘丽君: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应立即拨打120,或是呼叫周围的人送自己去医院,而不是在长椅上休息,因为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非常重要,发病后3至6个小时之内如果能够进行溶栓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或致残率。可惜的是,我的病人中仍然有很多人错过了这个溶栓的“黄金时期”。
  记者:书里说作者的左脑梗塞治疗了两个月基本恢复。左脑梗塞通常如何治疗?
  刘丽君
:脑梗塞得到及时抢救之后重要的是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吞咽等的恢复。如果这些治疗没有及时跟上,患者可能会有关节痉挛畸形、肌肉萎缩及智力降低等后遗症,给患者带来长久的痛苦。因此患者家属在选择医院时要尽量选择有康复治疗的医院,例如我们医院的卒中病房,能够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发病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