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扬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治疗: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治疗及出生缺陷、产科疑难病症诊治、产科疑难手术操作及胎儿镜宫内手术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我国北方有个习俗,在产后7天,当妈妈的一定会给女儿(产妇)包顿饺子吃,因为老理儿认为,女人生孩子的时候骨缝都打开了,而北方管包饺子叫“捏饺子”,取个谐音,捏饺子就意味着把骨缝给捏上了。那么,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到底该不该“捏骨缝”呢?
骨盆就像“软底盆”
却要承受10斤重量
人体骨盆是由两块髋骨、骶骨和尾骨组成的,就像一个盆,里面装着膀胱、直肠、子宫、输卵管;而盆底是由3层肌肉和韧带组成的,是个“软”的底儿。
正常情况下,骨盆内脏器的重量是由坚固的骨骼支撑的,而一旦怀孕,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为了保持平衡,孕妇的重心就会改变,尤其到了晚孕期,子宫基本成了直筒型,那整个盆腔的重量就转移在了这个“软乎乎”的盆底上。
那盆底到底要承受多大的重量呢?给大家一组数据:足月子宫重1000克(两斤苹果),羊水1500毫升(三瓶矿泉水),足月儿3000克左右(六斤),这样大概算起来,一个怀孕的妇女骨盆底所承受的重量至少在10斤以上。
而且,为了给胎儿一个宽裕的空间,在激素的作用下骨盆肌肉和韧带会变得松弛,可想而知怀孕给骨盆带来的影响。
月子坐不对
易留下“漏尿”后患
我国的风俗非常重视“坐月子”,怕落下月子病。但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方法坐月子,则会适得其反。往往分娩以后的腰背酸痛,尿频、漏尿、尿潴留,便秘,咳嗽、大笑或体位变化时的漏尿,及阴道松弛和性生活时漏尿,都可能与盆底肌受损有关。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跑步、做瑜伽,这些锻炼是可以看见身体变化的,而身体内部肌肉的变化是看不到的,就像盆底肌。可是,这些肌肉也很重要,它们固定着直肠、膀胱、子宫和卵巢,使其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受损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症状。
美国医学家针对初产妇进行了产后7年和1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孕期尿失禁发病率为55%,产后早期为26%,产后7年为51%,产前发生尿失禁的妇女有2/3在15年后有尿失禁症状,并且15年后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增加1倍。
产后42天
是锻炼黄金期
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适当的科学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产后42天,是锻炼的黄金期,这时,产妇已经进行了1个月的休息调养,恶露也基本干净了,宝宝也已经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时候新妈妈就应该开始进行盆底康复了。
有的产妇会问:“不锻炼不是也可以恢复吗?”是的,人体自身有很强的恢复能力,但是医学研究告诉我们,锻炼与不锻炼恢复的时间和恢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可以试试凯格尔训练,这种针对骨盆肌肉进行的锻炼是1948年由美国妇产科医生Amold Kegel提出的。训练前,医务人员要为产妇进行盆底机能的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选择适合的方案。一般来说,训练每次15~20分钟,10次一个疗程,一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