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10月15日> 总第965期 > 22 > 新闻内容
值得信赖医生的九大特点
 据《重生手记》,凌志军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凌志军是当今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其新书《重生手记》再现了一位癌症患者眼中纷繁复杂的医疗环境,其中作者对一名好医生的看法,或许对医生有一些参考。  面对癌症,由我所历经的体验而言,除了以微笑和乐观的强大的心态去应战之外,遇到一位真正可以信赖的良医,对病人来说则是一种幸运,是生命的希望之源。
  有些医生是让我真正信服的,不是因为他们特别权威,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大牌,不是因为他们对我有一番特殊关照,甚至也不是因为他们说的话特别中我的意。而是因为,他们同时拥有以下九个特点:
  1.不自吹自擂。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医生,他们没完没了地告诉你,哪一个病人如何无可救药,遇到自己便如何起死回生。他们从来不会提到自己没有治好,甚至误诊了的那些病人。如果有哪一位医生坦率地告诉我,他有哪一次错误地估计了病人的病情,或者告诉我,他没有治好的病人占有多大比例,那么我对他的信任就会大大增加。
  2.不贬低同行。我一直认为这一点是做人的本分。可惜医疗领域里的确存在明显的互相贬损之风,如我在前面已经描述过的。当我对面的医生在说同行怎么怎么不行的时候,事实上,我已经在心里降低了对他的评价。
  3.不仅关注仪器检查结果,而且关注病人。一个好医生每天都会被无数病人包围着。每个病人都会表现出孱弱、无知和喋喋不休。医生每天面对同样的面孔,回答同样的问题,经年累月,一成不变。你可以想象,只有那些最具慈悲心肠的人,才能始终不变地保持对病人的耐心和热情。
  4.只关心你的病,不关心你是多大的官,不问你有没有名、有没有钱。当一个医生直接或者间接地打探我的职业和我的支付能力时,我通常选择转身走开。
  5.对求医者一视同仁。记住,你依靠熟人关系,依靠权势名望,或者依靠塞红包寻找到的医生,并不一定是值得信赖的。一个真正可以信赖的医生,不会怠慢一个普通病人,也不会厚待一个有权有势有钱有名的病人。就算知道你有些来头,他也不会给你特殊照顾,比如让你加塞儿,或者在你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管别的病人正在门外等待。
  6.不自以为是,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你有时候会感到,医生在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绕着圈子回答你的问题。这时候,你从他的犹豫闪烁和含混不清中,从他的肢体动作的细节,比如眼睛的转动和嘴巴的嚅动,能够很容易分辨出他是在谈论一个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医生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
  7.不模棱两可。不能确诊时,不会在病历上画个问号打发患者走人,也不会用“要么手术,要么观察”这样的方式把难题交给病人,而是提出办法,搜寻那些有助于确诊的依据。
  8.言之有据。能够确诊时,不仅告诉病人结论,而且告诉病人做出这个结论的根据。
  9.即使已经做出结论,也会特别注意那些不支持自己结论的证据,并且根据新的证据迅速校正自己的诊断。如果特别有名望的专家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周良辅和石木兰,我就会特别相信他们。这两位大夫,一位在上海,一位在北京,一个是神经科,一个是胸科,差别何其大!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不仅不回避不忽视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甚至还能主动地利用最新医学技术去搜寻它们。由于新证据的出现,前者立即改变了自己的结论,后者当即把一个模棱两可的诊断变得确凿无疑。
  相关阅读
  
周良辅:敢于修正自己的权威医生   我和妻子仔细搜索着上海求医之行的每个细节,希望从中寻找到一点希望。那是周良辅教授的一个建议,他要我们对脑部重新做一次核磁共振扫描,但是必须加上“波谱”。他解释说,这是国外的一项新技术,有助于确认颅内肿物的性质,甚至还能更准确判断它与肺部病灶是否有关。周良辅教授是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也是国内这个领域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所以在我们看来,他的建议实在比泰山还重。
  我毫不犹豫地去了医院,再次接受脑部扫描,检查结果上面写着:“左侧桥臂病灶MRS示代谢略高,NAA/Cho值小于2.0,乳酸峰导置。”
  这是周良辅教授建议我做的检查,曾很认真地解释了这项检查的必要,所以两天来晓东拿着这堆胶片踏上新一轮求医之路,希望真能有所收获,不料北京的医生们对它并不在意。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连看也不看。
  在这个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其实很多医生并不一定认为这个无足轻重,而是因为他们不懂。
  这样,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善于学习新事物的医生比如周良辅大夫。可惜这样的医生并不多。让我意外的是,大多数医生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不能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甚至不愿承认自己也有不懂的东西。他们也许觉得,对病人承认自己不懂,是一件丢脸的事!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恰恰是我的疾病诊断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最后一次会诊结果出来了,周良辅大夫推翻自己早先认为是“脑转移瘤”的诊断。他在仔细分析了“波谱扫描”胶片之后,居然有了一个新结论:颅内病灶不像是肿瘤,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的炎症!
  周良辅医生!令我折服的不是他说了我想说的话,而是资历、经验和名望并没有妨碍这位医学权威紧跟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在事实面前敢于修正自己的结论!据《重生手记》,凌志军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