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7月23日> 总第943期 > 20 > 新闻内容
三四十岁人最缺乏运动
健康时报记者魏雅宁整理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3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健康时报社协办的2012年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第二讲开讲了,此次主题是“运动是良药”。
  主讲专家:王正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
  年轻人为了保持体形完美会选择去健身房,老年人也都参加晨练,加强体育运动,可30~39岁这部分人由于工作与社交及照顾家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没时间也就成了不锻炼的借口,眼瞅着啤酒肚一个个都挺起来了。世界卫生组织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界定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或中等强度以上,而我国中年人达标者才6.1%,成为最缺乏运动的人群。
  其实人到中年,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衰退,有规律的适当运动可以显著提高你的心肺耐力。而且运动当中血压是升高的,越是不运动的人运动中血压升高幅度越大,波动幅度也越大。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正珍教授强调,一次1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可使收缩压降低10~25mmHg,舒张压下降10~15mmHg。
  有人说圆润是富态,得增重。王正珍教授解释,增重的结果是胖还是壮,你得分清楚。胖是皮下脂肪增加,笨重臃肿,壮是皮下多长肌肉,刚强有力。所以胖子不能只有“量”也得提高“质”,通过锻炼让自己心肺耐力提高,可能体重没减,身体状况却会好很多。
  “有一部分人习惯只要坐下来,除非上厕所,就不轻易站起来。这种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很不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影响你的新陈代谢还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王正珍教授提醒。
  有些人说我不是久坐族,我经常锻炼的,可身体素质还是上不去。王正珍教授解释,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的界定是指每周参加中等强度运动不足150分钟,每周用于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少于1000千卡,或者每天步行数低于5000步。静坐少动会导致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等。长时间开车也是静坐少动的一种形式。
     精彩语录:
  ■一次1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就能使运动后血压降低10~15mmHg,而且运动的降压效果,最长可持续22小时。
  ■胖固然可怕,但不够强壮最可怕。胖子减肥效果不明显,也要让自己强壮起来,即提高心肺耐力。有些胖子通过锻炼可能体重没变化,可能饮食控制没跟上,但心肺耐力好了,身体状况就会好很多。
  ■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对美国肥胖的青少年做了寿命预测,预测结果认为,现今这一代美国儿童由于肥胖带来的慢病高发,使他们的预测寿命比父辈缩短5年。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公布的全球范围死亡主要危险因素数据显示,缺乏体力活动对健康影响比超重和肥胖还要大。
  怎么才算中等强度运动:
  看步数:无论年龄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每分钟中等强度的步数都在120步左右。
  看呼吸:运动时如果一点不累,对于你来说就不够中等强度。微微气喘,有点累,但还可以说话,就达到中等强度了。
  看心率:就是170-年龄,比如50岁的人,运动中达到中等强度时的心跳应该是每分钟120次左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