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俗话说,隔代亲,老人帮着看孩子,本是好事,但很多时候,育儿理念或是价值观不同,矛盾就产生了。其实,爷带孙,格外亲,只要掌握窍门,就能化矛盾为和谐。
受访专家:
林怡,知名早教专家,担任多家知名育儿杂志、网站专家顾问
聪儿爷爷,育儿网知名博主
老人带孩子,出力不讨好?
果果爷爷:果果妈一直嫌我给孩子做的饭不好,说没注意营养搭配,但她实在是太精细了,甚至拿专门的量杯计算喝多少奶粉、多少水,还要按固定时间点给孩子喂东西,还嫌我给孩子穿的衣服太多、带孩子出去玩不注意卫生……
聪儿爷爷支招:年轻人要记住关键一点:养孩子要亲力亲为,老人帮忙看孩子只是补充和帮衬,因此首先要知道感恩。在体谅父母的辛苦后,就不会拿挑剔的眼光看待一些事了。
其次,爷爷建议“粗养”孩子。如今,不少年轻父母都喜欢照着书养孩子,一味追求精细喂养,但每个孩子不一样,老人经验毕竟多,既然交给老人帮忙带孩子,就请相信他们。
林怡点评:沟通最重要。在平时闲聊、看电视时,年轻人可以把一些建议和知识委婉地表达出来,让老人感到尊重,心里就会愿意接受有益的育儿信息了。
孩子磕碰后,谁对谁错?
贝贝姥姥:贝贝五个月大时,一天我边拖地边看孩子,不知怎么贝贝突然从床上掉下来,头上起了个大包,贝贝妈当时就急了,把我数落一番,我当时心里特难受。
聪儿爷爷支招:爸妈首先要理解,爬、走、跑、跳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磕了碰了很正常。年轻人应换位思考,老人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孩子受伤那一刻,老人心里肯定更自责和难过。
爷爷认为,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对孩子“保护过度”,限制了孩子奔跑、跳跃等自然成长中获得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探索欲就没了,这会影响孩子日后的运动能力乃至心理发育。
林怡点评:与其责怪,不如想想怎么避免磕碰。年轻人要多了解孩子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前告诉老人注意预防。
小小“两面派”,该不该纠正?
牛牛奶奶:牛牛单独和我在一起时,很乖,跟我也很亲。但只要他爸妈回来,我就被晾一边。在他爸妈面前答应好的事,比如不吃雪糕,在我面前就说话不算数,想方设法让我给他买零食。
聪儿爷爷支招:这种现象很正常。孩子很聪明,他会辨别每个人教育他的方式,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应对方式。换个角度看,“两面派”或许是孩子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应强求统一或校正这种差异化对待,对老人、对父母,孩子自有一套,不管跟谁在一起,都有自己的乐子,也谁都离不开。
林怡点评:如果孩子“两面派”现象很严重,对老人非常没有礼貌、爱耍赖等,就要适时纠正。比如,对孩子说“你大喊大叫,大家都听不见你在说什么”、“你说话不算数,是个不讲信用的孩子,妈妈心里很难受”之类的话,帮助孩子改变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