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6月28日> 总第936期 > 22 > 新闻内容
郎景和教授的“关爱处方”
《医道》郎景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8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郎景和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文笔优美。他一直把“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当做是自己的人生箴言,在他的新书《医道》里,他也是这么贯彻他的医学人文关怀的。题目是编辑所加。  

       医生、医学本身开始时,实际上是人类一种善良的表达,或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你受了伤我来帮助你。比如你在跟自然做斗争、你在跟野兽做斗争受了伤、流了血,你的同伴会来帮助你压迫,压迫不行烧灼,这是最早的医学。压迫、烧灼就是医学。
  后来又了一些技术,有了药,有了各种机械,有了各种分类,那么成为了一种职业,作为医生来讲成为了一种社会责任。所以应该从本质上认识医学,实际上是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或者对一个我们的对象给他以关心、关爱,给他帮助的这样一种行为,这样就好了。
  如果都这样的话,病人对医生不应该有太多的意见。我这样做我一定是对你好,当然是通过一些医疗技术来达到这个目的,我给你开药,我给你开刀来帮助你。
  那时候北京晚报就想让协和医院的一些大夫们在北京晚报搞一个栏目,就叫协和处方。就是各种病怎么治,叫处方,实际上是病怎么处理这样一个方法。后来医院党委宣传说,第一个谁来写呢,最后说找郎大夫写吧,我是妇产科大夫,我也不能具体再写一个病,我就想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我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医生在看病的时候你首先要关心病人,而不是说一下子就说是一个什么病,当然我要给你搞清楚,但首先你要关心他,这样就好办了,这是我的意思。
  医生应该是语言大师 以前的病人很惧怕医生,基本上是医生说什么,她们就服从。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病人常常提出她们特别的想法。子宫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器官,它既关乎到本人的机体,也关乎到后代。有没有孩子这件事,会影响女人、男人,甚至上下几代人,娘家婆家……所以这是一个很慎重的问题。
  我认为,医生不是修理机器的管道工,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生了病的器官,而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和周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活生生的人……摘不摘除子宫,我主要是依据病情,综合家庭、生育情况、年龄等等因素。之前一个病人强烈要求保留子宫,对我说要是切掉了子宫,她就得崩溃……我说,你留下它,就是在身体里埋一颗定时炸弹。作为医生,我无法答应这种请求。但是你可以到其他医院再看看,听听别的医生建议。
  我的实际意思是——如果你要坚持保留,可以另请高明。因为这也关系到我作为一个医生的原则问题。但话不能那样说,不委婉,对病人太刺激了。当医生的也应该是语言大师。后来她思索再三,还是接受切除子宫的手术。我不是一个手术狂。切除是破坏,当可避免或是能缩小它的危害时,我必尽力而为。曾经为一个病人在子宫里切除了二百多个肌瘤,剔出那些大大小小的颗粒,当然比一揽子切除子宫费时费力。操作很麻烦,像在一团海绵状的橡胶里抠除豌豆。
  医生不是服务员 现在提倡在医院里,病人是中心。我以为这是一种奇怪的说法。据说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可以到消协投诉。这很可笑。医生不能等同于饭店服务员、汽车售票员。他所提供的服务,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和鲜血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宝贵物质。我在报纸上看到,有的医院开始手术明码标价,这非常可笑。手术是千变万化的,在手术前怎么可能完全预计到呢?
  医生作为一个行业,是十分崇高的。当然这并不是看不起普通劳动者。以前那个卖糖的张秉贵老人活着的时候,我常到他的柜台前站着,并不买糖,只是远远地看他举手投足。微笑着向顾客问好,优美地一抄手,把顾客要的糖,一块不多一块不少地抓到秤盘里。那种严丝合缝劲儿,叫你涌出许多感慨。精致地包扎,微笑着送给你……动作的连贯流畅,叫你痛悟工作是一种享受,敬业的美丽和庄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