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6月28日> 总第936期 > 19 > 新闻内容
贫血不愈查查幽门螺杆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陈勤奋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8日  查看次数:  

  
  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Hp)学组开展的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感染率为40%~90%,平均达到了59%。
  多数人都知道幽门螺杆菌是消化道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
  其实,幽门螺杆菌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影响到铁的吸收,而它的生长繁殖又需要消耗铁,从而使得机体缺铁的情况“雪上加霜”。同时,幽门螺杆菌本身会干扰铁代谢。因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如果缺铁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不妨做个12C呼气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通常情况下,缺铁性贫血经控制出血和补充铁剂,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但是如遇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就应该要注意到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从临床上看,某些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经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即使不再继续补铁也能改善铁状况,使贫血得到纠正。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不少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要引起注意。摘自6月12日《文汇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