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常见精神疾病特别是老年精神障碍。
出诊时间:周二、周日下午,周五上午。
子女带着一堆保健品、营养品看望病中的父母,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临终前的照料几乎都交给了医院甚至护工。而这种现象却逐渐常态化,因为两个子女大多需要照料四位老人。
鲍枫是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的主任,他几乎每天都看到老人抱憾离世,他体会到只有老人临终前的真正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让老人释放心中的不安,不留遗憾。
每个老人都是一个顽童 都说生命是一个轮回,而在鲍枫眼里,大部分老人都像一个顽童甚至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特别思念自己的子女,希望能多陪陪自己。他们如孩童般充满恐惧、不安、孤独,满眼里最想看到的就是家人。
这让鲍枫想起了一位科学家设计的临终关怀机器人,它会用金属般的声音说,我来指引你走完最后一程。这是一种比独自等待死亡更好的方法吗?鲍主任饶有兴致地给记者做了个实验。一把椅子的把手,和一个人的胳膊,用手去触碰并感受。实验的结果,不言而喻,椅子的把手传递的是物体的无生命感,而人的胳膊则能给予充满人情味的温暖。
在离别之际,如果能像陪孩子一样多陪陪老人,给老人更多的关怀,会让老人对死亡不再那么恐惧和不安,不知不觉又回到以前的精气神儿,充满力量去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心愿 子女对老人的呵护,除了多陪陪老人外,还可以在不多的岁月里,尽量满足老人一生的心愿,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送吃送喝,说几句安慰的话。个性化的照顾会让老人更有价值感和自豪感。
有的老人喜欢旅游,可退休之后又忙着照顾孙子,等有时间的时候,身体却不行了,做儿女的不妨想办法满足老人家的这一愿望。“带外公肖像出游”这个巧妙的办法,就是为了满足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遨游世界的心愿。
有的老人酷爱邮票,没事儿的时候总会抱着邮票欣赏。那么对老人的呵护,除了日常生活护理之外,不妨多聆听老人一生集邮的喜喜忧忧,让老人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心满意足。
老人一生总会或多或少有些事没来得及做。当家人满足了老人的一些心愿,帮着老人做完未做的事,让老人得到认可和自信,会带给他数不尽的幸福感,离去也就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