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6月04日> 总第930期 > 09 > 新闻内容
百岁工程——夏日别刻意躲太阳
著名中医药学者 宋一夫 栏目编辑:左娇蕾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查看次数:  
  
                                         
  宋一夫: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弘医大讲堂创始人,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中国古代文化颇具研究,提出修身之前必先修心。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眼下天热起来了,很多人戴上了墨镜,打起了太阳伞,甚至有的人还在屋子里拉上一层薄薄的窗帘,阻隔外面的阳光。
  太阳晒,是不假,但过分地躲避日光却对健康不利。《黄帝内经》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意思是说,夏季,天地繁荣茂盛,精气外达,万物进入到了开花结果的时节。此时养生要做到不贪阴凉,多采集天地之间阴阳相交的能量与阳气,不要刻意的去躲避太阳。
  但太阳那么大,站在底下晒,时间长了不是要中暑吗?这就要掌握与太阳打交道的技巧了。
  夏季养生的第一点注意事项,就是要晚睡早起。夏季的日照时间是一年的当中最长的,也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这样的一个大好时机,我们就应该早早的起床,晚一点睡觉,让自己的活动时间稍长一些,特别是在一早一晚的时候,阳光不是特别晒,温度也不是特别高,这个时候在户外活动,不仅能舒活筋骨,还能促进体内阳气的旺盛。
  相反,在正午时分我们就要适当的躲避一下日光了,因为正午的时候日光最盛,容易晒伤自己,还容易中暑。而且,夏季白天长,体质偏弱的人,尤其是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的人,更容易在午时出现不适。所以,这个时候睡个午觉是再好不过的一种选择了。
  特别是在中医中,尤其讲究睡子午觉来养生,每天的11点~13点,是一天中心经当令的时段,适度的睡眠,既可以避免日光强射,还可以养精蓄锐,调养心气。而睡眠的时间也不宜太长,1小时左右最好,睡多了反倒会出现乏力、不精神的感觉,违背了夏季的养生总则。
  夏季养生的第二个注意事项就是不要贪凉。夏季天热,人们都想让自己凉快些,所以早早的就把空调打开了,再来点冰镇饮料、冰激凌之类的东西,这样痛快是痛快了,可是健康却被损害了。
  我之前跟大家提到过五行。夏天在五行当中属“火”,在五脏中,“心”属“火”,所以夏季对应在人体的五脏就是“心”。火太旺,就会克制水,而人体内与水对应的便是肾脏,所以古代中医倡导的夏季养生原则,便是夏季心火旺,肾水衰,哪怕在大热天,也要尽量避免进食过多的寒性食物。更有很多人习惯在夏天里开着风扇、空调睡觉,这都是不可取的。按古人的说法,容易招致邪气以致病。
  到底夏季贪凉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古人认为,容易让邪风进入组织肌肉,甚至骨髓里,轻则恶寒头痛,肌肤发热,关节酸痛,重则诱发卒中、偏瘫等严重病症。
  要如何才能做到顺应时节、无厌于日呢?这个季节天气炎热,植物茂盛,天地之间一派生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注意衣物和被褥的更换,最好是薄衣单被。老年人气血容易淤阻,所以,可以采用红葡萄酒泡洋葱的方法。每天吃三四片洋葱,喝一小口红酒,借助红酒的走串之气,促进气血流通,防止心脏病的复发。
  此时还应该注意调整情绪,让自己胸怀开朗,安闲自在。《黄帝内经》中说要“使志无怒”,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情志出现烦恼,可是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排解。当你哪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一定不要憋在心里,最好找人倾诉一下,或者痛哭一场,不能压在心里,这叫“使气得泄”。但是我们在发泄的同时要注意尺度,不能大发雷霆,因为本身夏季气温高,暴怒的情绪会造成血压的骤然上升,极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轻则中风,重则丧命啊!
  健康咨询热线:400-7010-312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