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弘医大讲堂创始人,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中国古代文化颇具研究,提出修身之前必先修心。
患者中有些人长期耳鸣,有些人是某个时期出现耳鸣,还有些则偶尔出现,耳鸣给他们带来不少苦恼。为什么会耳鸣呢?
耳鸣是指人在没有外界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约60%的人可能有过耳鸣,它不能算作单独的一种病,而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医学认为,耳鸣是多种病症的常见症状,常与耳聋合并出现,多发于中老年人,所以有“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的说法。
古代医籍中对耳鸣的论述有很多,比如中国最早的医著《黄帝内经》中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之海”,当肾气不足,不足以向上充盈髓海,就会造成脑髓空虚,出现眩晕、耳鸣的症状。
是不是所有的耳鸣都是肾气不足造成的呢?虽然中医讲“耳为肾之窍,为肾所主”,但人体是一个结构非常精密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脉穴位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都会导致耳鸣的出现。
耳鸣也有虚实之分。其中,实证耳鸣包括风邪外袭,肝胆火逆,痰火壅结,气血瘀阻。虚证耳鸣包括肾阴精不足,肾元阳亏虚,脾气虚弱,心脾血虚。病理机制各不相同,自然调理的方法也不同。
风热上扰型 这种耳鸣往往是在外感风热之邪,发热后出现,伴有头痛、眩晕、心中烦闷,耳内作痒,或肌肉酸痛等症状。治疗应以疏风清热为主。
方药可选用银翘散:取荆芥、淡豆豉、芦苇茎、防风各12克,银花、连翘、菊花各10克,薄荷、桔梗、蝉衣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饭后温服。也可选用成药银翘散。
肝火炽盛型 此型耳鸣常突然发病,伴有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且发起脾气来耳鸣会表现得更严重,有的人还存在夜寐不安,胸胁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治疗应以清肝泄火为主。
方药应选用龙胆泻肝汤:取车前子、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山栀、柴胡、黄芩、泽泻各10克,龙胆草、木通各5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饭后温服。也可选用成药龙胆泻肝丸。
痰浊上蒙型 该型耳鸣,存在着时轻时重的情况,并有胸中烦闷、痰多,口苦恶心,面红耳赤,急躁易怒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化痰为主。
方药可选用清气化痰丸:取茯苓、瓜蒌皮各15克,杏仁、法半夏、制南星各12克,黄芩、陈皮、枳实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饭后温服。也可选用成药清气化痰丸。
瘀阻清窍型 这类耳鸣往往日久不愈。患者多有头部外伤史,舌质暗或有瘀点。治疗应以化瘀通窍为主。
方药应选用通窍活血汤:取赤芍、丹参、地鳖虫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各12克,红枣5枚,生姜3片,蝉衣、生甘草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饭后温服。
肾精亏虚型 这类耳鸣常伴有眩晕、腰膝酸软、颧红口干,手足心热、遗精或阴冷(性冷淡)等。治疗以摄精滋肾为主。
方药应选用左慈丸:取磁石30克,熟地、萸肉、山药各15克,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饭后温服。
脾气不升型 此型耳鸣在休息时症状会有所减轻,平时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大便稀薄。治疗此症应以补脾升阳为主。
方药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取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葛根各15克,升麻、柴胡、当归各10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饭后温服。也可选用成药补中益气丸。
健康咨询热线:400-70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