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5月10日> 总第923期 > 08 > 新闻内容
失眠问问胃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田 茹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0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王宏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最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研究生答辩上,王宏才教授用“经别”解释了胃与失眠的关系,并推荐了四个和胃助眠的穴位。
  内关穴解反胃 内关穴对于胸痛、胃痛、反胃、胸脘满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攥一下拳头之后在两根筋之间,离手腕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距离就是内关穴了。用拇指尖按压内关穴10分钟左右,每日2~3次即可。
  公孙穴健脾胃 公孙穴能健脾益胃、通调冲脉,在脚内侧边缘,位置约为脚大拇趾到脚跟的三分之一处靠近大拇趾一端。坐姿,两手拇指按住两侧的穴位,慢慢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按压5~10分钟即可。
  神门穴振食欲 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可缓解胸痛、便秘、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用拇指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过度追求酸胀感。
  神庭穴缓不适 神庭穴也可缓解失眠。穴位位置在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将中指放在神庭穴上,先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  
       专家解读:
  心主眠,心胃经别相通
  中医认为睡不好与心有关,而胃和心在体内通过经别联系。足阳明经属于胃经,足阳明经别就是从足阳明经脉的大腿前面处分出,进入腹腔里面,依次走过胃、脾进入心脏,最后仍注入足阳明经。
  以上四穴按摩、针灸、艾灸皆可。艾灸时,在穴位上方3厘米,使皮肤有温热感,灸10分钟,还可以配合灸中脘、足三里。但舌红苔黄,体内有热时少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