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3月29日> 总第913期 > 16 > 新闻内容
“脑地震”前三征兆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王继立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9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素有“脑地震”之称的脑卒中虽然可怕,但“震前”却有着一些明确的信号。若能及时捕捉到这些早期征兆,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对于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十分关键。

  早期征兆九字诀

  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这些人一旦出现头晕、头痛时,家属可通过九字诀来判断患者是否为脑卒中早期征兆。这九字诀是:笑一笑、举举手、走一走。

  笑一笑:早期脑卒中患者笑一笑就可能发现问题,患者会出现面部不对称,嘴歪眼斜的症状。

  举举手:患者上肢不能抬高,即使抬起来也坚持不了10秒就会坠落。

  走一走:患者因肢体麻木,难以行走。

  切忌吃药掐人中

  患者若出现了这些异常情况,应立即坐下并拨打120。在救护车到来前不要服用任何药物,特别是降压药。因为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如果患者是缺血性中风,越吃降压药缺血越严重。

  对于昏迷的中风患者,除平躺外还要让患者的头歪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

  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千万不要掐人中。掐人中不仅不能让患者苏醒,反而因疼痛刺激加重病情。

  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讲,应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一般应在发病后的前3小时之内,否则脑缺血后细胞障碍将无法恢复。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卒中治疗在3小时内溶栓者不足百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对溶栓治疗不了解。

  老人记住“3个半”

  中风导致的猝死常发生在夜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有时患者心脏的跳动一天都很正常,唯独到夜里有几次大的波动,而且多发生在患者夜间起床时。

  其原因主要是体位突然变化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神经调节慢,更易发生危险。

  洪昭光教授多次讲过,老人防止夜间发病,要注意“3个半分钟”,即睁眼后平卧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最后再下床活动,可避免血压波动。

  相关链接:

    健康时报2011年12月6日16版《判断脑卒中,试试FAST法则》(FAST指根据Face(面部)、Arm(手臂)、Speech(言语)三个要点判断中风先兆,并在第一时间(Time)赶往医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