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由辉瑞制药医学部举办的“亚洲第一届神经病理性疼痛大师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多个国家100余名专家汇聚一堂,交流先进的神经痛治疗经验,提高并规范神经痛诊治水平。
“很多老百姓痛了就吃止痛片,把胃吃穿孔了都不知道止痛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没有效果的,很多医生也犯这样的错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李焰生教授说,一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病人真是活受罪。
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神经痛,是指损害或疾病累及到躯体感觉系统后引起的疼痛,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介绍,神经痛的发病率较高,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外周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他还包括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李焰生教授说,止痛片在医学上叫做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抗炎症的机制减少疼痛,对伤害性的疼痛,比如关节炎的疼痛、局部外伤的疼痛,效果好,但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是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没有作用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从周围神经到中枢神经的各种病变都可以,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有特异性,效果比较好的就是两类药物,一类是以普瑞巴林为代表的抗惊厥药,它治疗神经痛特别好,是首选药。另一类是抗抑郁药,抗抑郁和焦虑的药是通过调节体内的神经递质,比如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不仅仅参与情感调节,抑郁、焦虑的时候递质是下降的,用药补充它就上来了,同时因为递质下降会使得体内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减少,疼痛信息的传入多,所以抑郁焦虑病人容易伴随有疼痛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