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 吉训明
作者简介: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治疗:脑卒中筛查、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和神经保护研究,尤其是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动脉溶栓等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用于测量血压变动的血压计,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功能:防止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患者突发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因为用血压计可每天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
缺血预适应训练是利用血压计人为造成机体短暂缺血,从而激活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对抗心、脑血管缺血性损伤,防范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简单说就是先强迫身体适应短暂缺血,同时也由于缺血激活了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 增强了机体对下一次缺血、缺氧的耐受作用。
比如,心肌经受1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对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会增强。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增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即心肌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方法是用血压计对患者上肢进行加压180~200mmHg,之后保持这个状态5分钟,期间不要释放袖带的压力,维持缺血状态5分钟后再释放袖带压力并休息5分钟,之后再加压,如此连续5个循环,每天上、下午各1次测量即达到预防及治疗目的。
刚开始用血压计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时,可能感觉手臂憋胀、手掌发紫等不适,此时可适当缩短加压的时间,等适应后再进行标准训练。
有条件的话,双臂都用血压计加压效果会更好,按此方法训练6个月后可到医院复查,尤其是原来已确诊有心脏病或有过脑中风病史的患者,通过超声、CT、核磁等检查会发现病情有所改善。
需要强调的是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同别忘记服用药物,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