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3月19日> 总第910期 > 09 > 新闻内容
百岁工程——人活百岁不是梦
栏目编辑:左娇蕾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查看次数:  
  著名中医药学者 宋一夫
  宋一夫: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弘医大讲堂创始人,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中国古代文化颇具研究,提出修身之前必先修心。
  千百年来,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在追求长寿的道路,人类一直不断的探索着,追求着。秦始皇派方士徐福东渡大海寻求仙方,一去不返;历代帝王命道士炼丹,也未能长生。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长生不老的秘方呢?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得到较为广泛认同的推断寿命极限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按生长期推算寿命。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这就是巴丰寿命系数,而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预计寿命可达100~175年。
  第二种,按细胞在体外分裂次数推算。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人体细胞进行实验,发现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分裂50次左右中止,细胞次分裂周期约为2.4年,因此人类寿命可能为120岁左右。
  第三种,按性成熟的时间推断。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寿命因此可达110~150年。
  理论上的数字往往都是那么诱人,可现在别说百岁,很多人不到半百就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人们不禁要问,书本上说的这些都是骗人的吗?
  我总是建议大家多了解祖国的文化,看似古老,却是最先进的。关于人类生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一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就是领先于世界医学近3000年的《黄帝内经》。
  在《上古天真论》里开篇就提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意思是,“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能够活到100多岁,而且不会表现出衰老,可是为什么现在的人,仅仅年到半百就一副老态龙钟之象了呢?是世道变了?还是人类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失去了保养的方法呢?”可见,黄帝在几千年前就发出了和我们同样的疑问,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实际上也正是我们追寻的答案。
  黄帝的老师岐伯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上古之人懂得养生的方法,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饮食生活有规律,不会耗伤自己的身体,可是现在的人,恣意妄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暴饮暴食、酒肉无度,熬夜、纵欲,只图一时痛快,不顾自己身体,这样的行为何谈百岁,何谈长寿?
  《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内求”,就是靠自己!我们自己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外避虚邪、内调神志”是养生长寿的重要内容,“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就是古代先贤为我们揭示出的颐养天年的密码,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返璞归真。
  长寿的方法不是没有,只是没发现而已。在盲目追求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冷静地拜一拜我们的老祖先呢?
  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中国人健康起来,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目标。
  一夫倡导的“百岁工程”,就是结合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帮助大家实现“返璞归真”,通过修心、修身,开展生命教育,带领广大百姓朋友走出生活误区,重塑健康理念,实现人生价值。在弘医大讲堂里,使大家真正的把养生当做习惯,让长寿成为一种必然!
  一夫健康热线:400-7010-312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