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怯场,在聚会的时候不跟亲友好友聊天,家长担心丢面子。其实,这里有一些原因,要了解孩子为啥不讲话,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
有些孩子原来讲话很好,但从某一时期开始却拒绝讲话,被称为缄默症。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3~5岁,也有学龄儿童。很多缄默的孩子表现出在某些场合拒绝讲话、缄默不语或是耳语,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则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缄默。
这些孩子缄默的原因并非躯体疾病所致,而是与性格、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以及发育因素有关。这种孩子的性格较为敏感、胆怯孤僻、脆弱、依赖性较强,他们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于支配或过于保护,或者父母自身存在性格缺陷。
有的儿童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在家中或在某些场合心理受到过刺激。有的孩子在发育上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如开始说话的年龄较晚,有功能性遗尿、遗粪的情况,脑电图也表现为不成熟等。
这些因素造成儿童平日在与人交往中也常显出有些困难,例如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与人尤其是不熟悉的成人交往,在对人交往中显得害羞、退缩、容易生气。
孩子缄默时,家长可用手势、点头、摇手等躯体语言进行交流,有时也可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
小提示:
对于缄默的孩子,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开口或嘲笑孩子,不要在外人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由于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心因性的,所以先要了解孩子缄默的原因,改善和消除不利因素,然后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诱导孩子讲话,不论孩子是否讲话家长都要和蔼地对他多讲话;对于较小的孩子可在游戏中进行。当缄默的孩子获得了安全感和自信,就会开口讲话了。家长努力无效,可请心理医生帮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