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1月19日> 总第895期 > 11 > 新闻内容
组团养老告别孤独
北京老年医院 李文杰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9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达1.78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达1.19亿人。以北京为例,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占近1/5,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人养老问题凸显。

  指导专家:吕继辉,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老年痴呆、老年谵妄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的孩子离开父母去了城市,一些城里的孩子离开父母到了国外。老人自己在家,有的还独居,如果养老也能像旅游那样组个团,岂不是可以让老年生活有个伴,不再孤单。

  1号团:亲亲联合   让晚年重回童年时光

  王大娘的丈夫去世后,她就到国外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感到故土难离,于是回国和寡居的姐姐同住。姐俩闲时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日子虽然平淡但幸福,儿女们也都放心了。

  专家说说:由于亲情纽带的存在,亲亲联合对化解日常生活的利益冲突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搭伴的老人明白家庭中最重要的不是讲道理,而是论亲情。亲情就是家人之间的软化剂,作为亲人,有过共同的经历,还可以一起回忆以往的趣事,相互之间就多了理解和支持。

  2号团:夕阳婚恋  给再牵手多一些祝福

  唐大爷和黄大妈是在公园健身时认识的,一番接触后有了再婚的想法,但黄大妈中年守寡,儿女认为没必要再折腾。唐大爷的儿子虽然不反对,但考虑到对方子女的态度,也不愿意老爹去受气。

  专家说说:老年人再婚前需要充分考虑,最好以协议的方式把双方的财产、生病护理等协商好。另外老人也要主动与子女沟通,让他们明白自己追求幸福不是为了添麻烦,而是通过婚后扶持来减轻子女的负担。作为子女,要明白追求幸福是老人的权利,可以帮助老人解决再婚后的一些后顾之忧,且要注意,切不能伤害老人的感情。

  3号团:社区托老   也像小孩一样被接送

  张大妈自从前年脑溢血留下后遗症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据老人介绍,在托老所除了吃饭以外,还有人陪聊天,给做护理等。到了晚上,孩子把她接回家,比一个人孤零零在家有意思多了。

  专家说说: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不愿意脱离家庭的老人来说,日间托老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方式。老人就像还在上学的孩子一样,每天被自己的儿女接送,来往于社区日间托老机构和家之间。这样,儿女们可以放心的去上班,老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照顾,既打发了时间,又可以通过动脑、动手的活动来避免大脑衰退,有效防止老年痴呆。

  4号团:进养老院   养老院里有个小社会

  夏大爷有老年痴呆,女儿又在外地,迫于经济压力,夏大爷的女儿最后只好暂时找了一家民营养老机构来给夏大爷养老。

  专家说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养老。老人在养老院其实也可以规划自己的生活,充分享受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位老人的兴趣爱好又都不相同,这里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团体,老人住到养老院,要想方设法融入到这个小社会中去,让生活更加丰富。

  5号团:住儿女家   两代人要用沟通架桥

  张大娘的老伴因病去世后,她就投奔儿子了。张大娘年轻的时候受过苦,见不得浪费,家里不要的东西都不舍得扔,结果多次跟儿子发生口角。

  专家说说:几代人共聚一堂,子女可就近照顾老人。但两代人对事物的看法难免有分歧。建议老人要尊重子女的生活方式,不要摆出权威的姿态随意干预,遇事要多沟通,给亲情架桥。老人也应适当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不要过度依赖子女。

  IC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