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者:杨旭东,34岁,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骨科医生。
计划:报个健身班,从基础锻炼做起,增加拉力训练。
“平时工作中手术很多,感到体力大不如以前,特别是手臂。”一提起健身计划,杨旭东说,一定得报个健身班。
以前都是抽空锻炼,没事走走路,打个球什么的,不过杨旭东觉得,这样的锻炼方法越来越不靠谱了。“我一狠心,办了张全年健身卡,把自己扔在那个氛围当中,督促自己。”
“年轻时,锻炼还是要专业点儿,所以我从基础锻炼做起。”举哑铃、仰卧起坐、俯卧撑,每天分别做2~3组,每组10个,能很好地锻炼上肢肌肉。坚持三周后逐渐增加强度。每次至少运动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最佳,时间太长易感到疲劳。
当身体慢慢适应后,就要多做一做拉力训练。练习前最好到跑步机上快走半个小时。然后再做拉力、骑室内自行车,效果更好,也能减少肌肉拉伤。“相信明年这个时候,会有个根本性的变化!”
讲述者:徐东,47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计划:跳断三根跳绳,就能减10公斤;每次跳绳逐步达到2000下;每周两个运动时间。
“我本人虽然不胖,但年龄大了腰围总会增加,下一年我希望能保持住。”徐东说。
徐东身边就有着真实的例子:有人开始练跳绳时100下就气喘吁吁,两个月后竟跳到2000~3000下。他相信,如能把三根绳跳断,至少能减十公斤。
他的跳绳计划是:穿舒适的鞋、轻便的服装,刚开始可能练50~100次就气喘吁吁,一旦心脏不舒服就立刻停下来,一个月后争取可以达到1000下,两个月后争取能达到2000下。
四十多岁的年龄,健身时间得把握好。徐东的体会是,打网球费用高、还要有场地;去健身房也很费时间。可每周选两个时间段,周一到周五抽一天晚上,30~50分钟,周末半天,把它当成“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运动时间,形成习惯。
讲述者:陈建华,58岁,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纪委书记、主任医师。
计划:继续每天早上沿着公园慢跑两圈;吃完晚饭后,打一套太极;一年登山一次。
现在觉得,年轻时好好锻炼,真是笔财富。我那时什么运动都做,连各式拳法都苦练了一番,现在身体还依旧硬朗。眼看着快退休了,很多人说会不适应,其实运动起来就好了。
“再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去练个新项目了,我选择跑步。”陈建华说,“我家旁边就是百荷公园,每天早晨六点来钟起床后跑两圈,一点都不觉得累。我已经坚持了七八年了,决定还继续保持下去。”
年轻时就熟悉的那套陈氏太极拳也要再打起来。去公园里找个安静的地方,打上一套陈氏56式太极拳,这种缓和的运动还是很适合老年人的。
“我们这里有佛教名山九华山,工作一忙好长时间没去了,新年里,无论如何要再去登山一次,以后就不能随便去登那么大的山了,”陈建华说。
相关阅读:
30、40、50,看看你该练点啥
30岁——练肌肉 研究显示,人过了25岁如果不坚持锻炼的话,每年的肌肉量会损失1%。所以三四十岁的人总感觉身体无力,推荐两种运动方式来解决问题,引体向上和俯卧撑。
40岁——增耐力 人到40岁,肌肉开始退化,运动强度也要适当减小,可多锻炼耐力,增强心肺功能,防止血管老化。推荐骑自行车,微微出汗就可以,此外,跳绳也是个锻炼耐力的高手。
50岁——要舒缓 这时的运动应以舒缓运动为主。快步走是一种集有氧、舒缓、低强度为一体的运动方式,非常适合50岁以上的人群。走路最好穿软底鞋,或者选择松软的土地进行快步走。
详见健康时报2011-10-13第10版《健身跟着年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