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冬季高发咳嗽,特别是感冒之后,但家长要细心观察咳嗽之后是否有经常做鬼脸等小动作,这可能不是淘气,是一种发声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发生收缩,进而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干咳、清嗓子、说话停顿、嗓中发现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易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常常久治不愈,因此辨别咳嗽是否由抽动引起变得十分重要。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相比,发声性抽动的咳嗽具有以下特征:咳嗽常常无痰,呈清嗓子样干咳,发声时常常短而高亢响亮,有“出怪声”感;睡眠后症状消失,白天轻而傍晚时加重;一些精神因素可以影响症状的变化;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咳嗽常伴有眨眼、皱眉、点头、摇头、翻眼、耸肩、踢腿等其他症状;咳嗽的病程超过4周,胸片及血象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当咳嗽具备了以上的特征,就应考虑咳嗽与发声性抽动有关。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多变,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常因外界因素、家庭环境影响、感冒或精神紧张而使症状反复或加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一般来讲,抽动症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身体某部位一种固定或游走性的单处或多处肌肉群的急速收缩动作,具有突发性、瞬间、无先兆、不随意、无节律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幼儿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患者5~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男孩多于女孩。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