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10月24日> 总第870期 > 15 > 新闻内容
心理治疗不可能一次性去根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郭苏皖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4日  查看次数:  

  绝大多数来访者都是抱着传统的医患模式看心理治疗师的,首先将自己定位成身体或心理出了问题的病人,反复强调自己的症状,依赖心理治疗师替他们解决烦恼,消除疾病,希望到心理治疗师那儿谈上几句,取个现成的法宝,一次就能根除。其实这是对心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师的误解。

  如何才能配合心理治疗师做好心理治疗呢?

  自己要对心理学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与心理治疗师沟通,主动参与对症状现象的讨论,弱化症状,心理治疗师认为症状是来访者走向成熟,充分发展自我的门槛,成功地处理好症状将帮助来访者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超过以前的水平,故而主动参与积极自我分析,改变自我。自我提高是心理治疗对来访者的第一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信任心理治疗师,与治疗师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暴露症状,并客观地描述症状产生的情景,分析原因,分析环境,自我投入,与治疗师共同探讨症状是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怎样被维持下来的,症状又是怎样改变来访者的,只有来访者的主动投入才能改变来访者自身。

  对心理治疗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认真对待,及时完成。心理治疗师布置的作业有其深刻的意义,从完成的作业可以了解到各种信息,如症状产生的原因,来访者对疗效的反馈,来访者领悟的内容,治疗进展的情况,来访者的改变等,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不迟到不爽约。一般心理治疗均采用预约制,心理治疗师如果认为来访者适于做心理治疗,会预约时间,预约后心理治疗师会针对不同的来访者情况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便于有针对性地、有技巧地与来访者会谈。若迟到或爽约将浪费治疗师的时间和治疗计划,也是对自己的不珍惜、不尊重。

  不过多延长时间。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会谈一般1小时左右,过多延长时间,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的注意力都会分散,话题也会分散,本次会谈的重点会不突出,来访者可能会忘记刚才讨论的主要问题,更可能对心理治疗师的治疗意见有错误的理解。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心理治疗。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旨在获得自我提高,勿以聆听者、求助者、服从者的角色出现,不要指望心理治疗师为自己做决定,只有将矛盾冲突等完全展现在治疗师面前,通过心理治疗使矛盾、冲突明朗化,充分澄清引起冲突和烦恼的心理事实,了解心理事实的深层结构,了解怎样才能使自己较快地成长,尽早恢复心理平衡。

  治疗需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心态的成熟总有一个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切忌为了急于求成而掩盖了症状,扮演很快好转的角色,不可为了取悦心理治疗师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有选择心理治疗师的权利。如果跟着一位心理治疗师持续做4~5次心理治疗之后,仍无任何进展,可以考虑换一位心理治疗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