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别以为医嘱就是“一天三次,一次两粒”这样简单的服药须知。看似寥寥数语的医生嘱托,往往暗含着孩子为什么得病及如何预防等生活习惯问题。本期我们邀请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几位专家,谈谈平时最常嘱咐家长的话。有的可能老生常谈,可真做到了,孩子就不那么容易生病了。
眼科:用眼半小时
歇5分钟
出场专家:眼科主任医师 王平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医生最常嘱咐的就是“避免过长连续用眼”,每半小时应该有5~10分钟的眼部放松时间。而放松的最好办法就是看远处或是闭眼休息。因为疲劳是造成近视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在的孩子近距离用眼负担普遍较重,比起多做户外活动,闭会儿眼睛还是更好操作一些。
其他医嘱:还要注意用眼的距离和光线;饮食注意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糖类;适当做看远、看近的眼保操。如果度数大于100度,建议通过正确的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每三个月一定要复查一次眼视力和眼部的屈光状态变化,以便及时控制度数。对近视加深过快的孩子,应进一步检查。
误区:近视孩子的家长普遍存在两个认知误区,一是戴镜会加重近视,二是近视不需治疗,长大以后可以做激光手术。
口腔科:多吃粗粮
少吃甜
出场专家:口腔科主任医师 刘丽辉
已经患了龋齿,更不能多吃甜食了,虽是老生常谈,但还得反复嘱咐。而且现在,医生往往还会增加一句——多吃粗粮。因为粗粮中的粗纤维与牙齿表面摩擦可以达到牙齿自洁的效果,而且粗纤维不易附着在牙面上,有一定的抗龋能力。粗粮本身富含的营养物质对孩子也是很有益的。
其他医嘱:定期复查,多吃新鲜蔬果,每天刷牙,早晚各一次。6岁左右的孩子最好做窝沟封闭,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预防方面,从乳牙开始。宝宝一出生就应该每天规律地清洁口腔,牙齿一旦萌出就应该使用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清洁牙齿,2~3岁应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刷牙。不要让宝宝养成含奶瓶睡觉的习惯,喂完奶后给宝宝喂点水。
误区:孩子患了龋齿,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换掉的,所以没有引起重视。
呼吸内科:多喝水
多排痰
出场专家: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陈艳萍
肺炎是儿童常患的呼吸道疾病。就诊时家长最爱问有关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这时医生最先说的,就是“多喝水”。因为饮用足够量的水,能够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孩子咳出。同时,喝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其对呼吸道的刺激。
其他医嘱:除了多喝水,还要多拍背,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何变化。对于肺炎患儿,重症的要收治住院;症状较轻的,一般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治疗时间,建议家长每日带孩子就诊。需要留观输液的孩子,一般输液3天后,如果症状减轻可以采用服药的方式。对治疗方案家长不能擅自改变,而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误区:不坚持治疗,一有好转就停止治疗,导致病情反复。
皮肤科:一定要避开
过敏原
出场专家:皮肤科主任医师 汤建萍
很多家长明知自己的宝宝患过敏性疾病,但因担心宝宝的营养问题,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完全避免过敏原,这样就使疾病迁延不愈。所以,医生总是反复强调,已经患了过敏的孩子,一定要避开过敏原,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最基本方法。如果能完全避免过敏原,部分过敏性疾病不需药物治疗也能逐渐自愈。
其他医嘱:有时候小宝贝一咳嗽、流清水鼻涕、打喷嚏,爸爸妈妈就想当然地以为是感冒了。其实未必,很可能是过敏。有个小窍门可供家长鉴别,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痒,如果孩子鼻子痒,不断地揉鼻子,那极有可能是过敏而不是感冒。如果遇到不能确认的情况,还是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
误区:不完全避开过敏原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另外还总有家长在孩子患了湿疹后盲目乱用偏方。
小链接:
扁桃体炎之常用医嘱:扁桃体炎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肾炎、心内膜炎、关节炎等,所以患病后要及时治疗。家长护理宝宝时注意三点:饮食上求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食物;穿着上尽可能穿棉质的宽松内衣;用药上如果孩子体温(腋温)在38℃左右,最好的方式是洗温水浴降温,体温超过38.5℃建议用口服退烧药。
乳房早发育之常用医嘱:女孩乳房早发育,随诊是关键。女孩单纯乳房早发育属于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该类型性早熟也可演变为真性性早熟,所以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不需要药物治疗,但需密切随访,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达到完全消退或是反复、持续至正常青春发育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