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反潮族,跟潮流反着来的新族类,他们有自我的生活和人生观念,坚持步行、骑自行车;少发短信和邮件,用笔给朋友写信;不喜欢电子书、网络游戏,热衷于阅读纸质书籍。
我是一名85后,研究生毕业刚刚找到一份工作,跟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虽然身处80后的行列,但是我却与很多人眼中的80后不同,因为我是一名反潮族。
不爱开汽车,只爱蹬自行车
宁愿骑着自行车自由自在地笑,也不愿开着车焦躁烦闷地哭,这是我的人生信条。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是我最大的乐趣,30分钟的路程,接受太阳的照耀,感受着身边的微风,观看路边的各种风景,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快乐的。
坐在自行车上,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掌握好力度,一个又一个的上坡蹬上去,感觉自己的腿部肌肉越来越有劲,心脏越来越给力。坚持骑车一年来,自己原本虚弱的身体开始变得强大起来,精神也很充足,整个人像充了电似的。
不做电脑控,只做“土掉渣”
我们这代人十个中有八个都架着一副眼镜,我也没能幸免。为了保护这扇心灵的窗户,我也狠下了些功夫。除了工作外,其他时间我尽量让自己远离电脑,不看电子书籍、不玩电子游戏、不进行网上购物,我成了朋友眼中的“土掉渣”。
虽然做一名“土掉渣”需要承受不少来自朋友的压力,但是确实很有好处。这么多年,我的近视度数从没增长过,没事我还做做小时候老师教的眼保健操,上揉揉,下捏捏,坚持做完8个节拍,一天两次。经常还当当小兔子,吃吃胡萝卜,这扇心灵的窗户至今被我保护的还不错。
不是耳机控,只爱古典乐
iPhone,iPad,iTouch,几乎年轻人人手一个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我的朋友都变成了耳机超人,上班路上、办公室里、休闲时间,他们无时无刻不让各种声音充斥着自己的耳朵,以至于每次我都必须扯大嗓门多吼几声,他们才能听清楚。我常常为朋友担心,不知道他们四五十岁的时候还能听见我讲话吗?
我有典型的“耳机”恐惧症,很少塞着耳机听乏味的流行音乐。我喜欢听莫扎特、巴赫、海顿的交响乐,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听古典音乐会让小孩子变聪明,让我不急躁,所以这个爱好至今未变。
不发E-mail,爱写手写信
买个两毛钱的信封,贴上一块二的邮票,塞入用心折好的信纸,封好,“啪”,将信封投进绿色的邮筒里。80后的新新人类却用着80年代的沟通方式,我将反潮精神发扬到底。不要笑话我,因为我在传递对朋友真切的关怀和爱。
“噼里啪啦”神速打字,鼠标轻轻一点,几秒钟后,一封E-mail就可以到达对方的屏幕上。但是,这样写的内容可能永远都到达不了别人内心世界。我信奉真实的感情,相信一封短短的手写信就能够直抵人心,让别人感动、让自己幸福。